
会员
文物虚拟复原关键技术研究: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
更新时间:2024-12-19 17:22:54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选取秦始皇兵马俑为典型案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文物可以采取的虚拟复原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本书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针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刚体文物碎块确定三维数据模型,采取基于断裂面上多特征的碎块匹配方法,将相邻碎块进行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文物的虚拟复原,以此对“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虚拟复原进行技术可能性的探讨。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赵夫群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历史12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秦始皇兵马俑为典型案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文物可以采取的虚拟复原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本书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针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刚体文物碎块确定三维数据模型,采取基于断裂面上多特征的碎块匹配方法,将相邻碎块进行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文物的虚拟复原,以此对“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虚拟复原进行技术可能性的探讨。历史7.8万字
- 会员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历史32.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史前美术的研究目的,除了探讨审美的起源,更是为了通过史前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早期人类的精神世界。史前的浙江,贡献了年代久远的彩陶器物、登峰造极的玉器工艺、独具匠心的刻纹艺术等种类繁多的美术题材,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贯穿浙江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精神脉络。本书以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为主,串联四个不同的专题,形成全书架构,通过提取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美术题材中不断重复的“模式”,构建适当的用以阐释象征意义的规文物考古9.1万字
- 会员《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分别就尼雅遗址与于阗历史、文字、政治制度和社会构成进行了论述。孟凡人对尼雅遗址的发现与于阗史的研究,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是作者多年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文物考古28万字
- 会员本书广泛搜集国内外沉船资料,对照各类陆地遗址出土的陶瓷器遗存,图文并茂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古代陶瓷经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销的历程及阶段特征,揭示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变迁的历史及不同阶段中国在世界海洋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展示窑址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中国古代外销瓷业生产变迁的脉络,并以个案的形式讨论了以陶瓷贸易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交流,生动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文物考古14.9万字
- 会员中国北方人面岩画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阴山、桌子山、贺兰山,以及赤峰为主要的分布区域。借鉴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本书对中国北方系统中的人面岩画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中国北方各区域人面岩画的特征及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期研究和年代的探讨。同时,本书还对人面岩画的传播路线,人面岩画与原始宗教,人面岩画与巫傩面具及原始戏剧等问题加以讨论,以更全面地研究人面岩画的文化内涵,再现中国相关历史文化面貌。文物考古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