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浮萍到扎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在线阅读
会员

从浮萍到扎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江立华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人类学/人口学20.4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08 14:24:05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从“人的城镇化”理念出发,沿着“农业转移人口宏观特征与市民化态势(背景态势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宏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与市民化影响因素、机制(微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创新(供需匹配)”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链条,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置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中,系统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体系。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江立华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成果的汇编。书中按照研究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概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社会融合研究的理论基础、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国内外经验及服务模式创新;第三部分涉及流动人口的就业、健康与社会保障等内容;第四部分主要包括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与人口流动迁移等内容。
    刘金伟主编社科15.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宏观层面的生育形势和微观层面的家庭生育决策两个方面回应“为什么中国当下的生育水平偏低;生育政策调整能否提升生育水平;生育率的适度区间是多少;生育数量回升到什么水平才能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命题,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我国生育政策、构建家庭政策相关建议。
    薛君社科14.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
    李如东社科15.8万字
  • 会员
    本书系一本医学/健康人类学的论集。年轻学人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结构走向主体,将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嵌入生活日常,主体叙事与主体表达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医学和健康议题的观察和阐释,不仅丰富了读者对病患之身体、文化之身体、权力之身体的理解,还彰显出年轻学人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实践力与时代的道义和担当。本书呼唤一种行动视角,希望自我与他者的交汇并不局限在个体心灵的沟通、学理的碰撞,更应拓展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
    富晓星 张有春主编社科17.8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热点社会经济议题——“老龄化”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动态人口红利”概念,驳斥了“老龄化”使得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观点,强调转变单纯以劳动人口数量衡量人口红利的观点。更是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于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其中主要包括老年人旅游业、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动态人口红利”理论还分析了对于延长劳动年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于当下中国进行养老制度改革建立更具有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
    熊必俊 郑亚丽社科28.8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个体及其家庭层面构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16年10月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宁强县所获取的一手调查资料,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生计现状、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试图全面揭示不同代次、不同市民化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生计问题,并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生计恢复
    杜巍 车蕾 吕锋社科10.8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人的城镇化”理念出发,沿着“农业转移人口宏观特征与市民化态势(背景态势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宏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与市民化影响因素、机制(微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创新(供需匹配)”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链条,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置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中,系统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
    江立华等社科20.4万字
  • 会员
    本书充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及课题组所开展的城乡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借助人口学、统计学方法,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还具体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要,以及河南省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依据人类需要理论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框架和建设路径。
    卢守亭 贾金玲等社科24.9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数十位作者不同角度的回忆文章,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的艰辛和喜悦,记述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中的贡献与成长。本书还收集了最具代表性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的重要文献,以及有关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大事记。
    解振明主编社科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