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谨慎≠胆小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这是英国曾盛行一时的民谣,传唱者将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结于一个铁钉。将这首民谣的表述和推理逻辑延伸在现代职场中,同样适用:犯了一个错误,失去了一次机会;少了一个机会,失去了一份工作;少了一份工作,失去了一个家庭;少了一个家庭,失去了一次生命。将国家灭亡和职场失利归结于不起眼的铁钉和小错误,看似荒诞无稽,其实深藏哲理。谨慎之人总是注重每一个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人生很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陷入低谷,所以要学会谨慎。

喜欢下棋的人都深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一步错,步步皆错,下棋时如果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同样的道理,职场中一个漫不经心的小错误,很可能会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之地。因此,在职场中生存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

诸立昌的第一次求职经历,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

诸立昌初中毕业后考入一所大专学校。3年里,他勤奋学习,英语、写作、专业课样样不懈怠,业余时间还参加了会计本科考试。毕业前,诸立昌即将获得学士学位,并对自己的功底颇为自信。

毕业后的诸立昌最先应聘的是一家全国知名的国有大型企业。人事部对他的资料相当满意,对他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很欣赏。也许是惜才之故,人事部主管对诸立昌极为客气,当即电话通知财务经理对他进行面试。10分钟不到,财务经理来了,几句寒暄之后,便转入正题。财务经理说他想考几个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

考核极为顺利,对财务经理提出的问题,诸立昌几乎是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同时还旁征博引,援引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有关会计法规加以阐述。诸立昌想用自己的学识来赢得这位经理的赏识。1个小时后,他被宣布留用了。成功如此容易,诸立昌骄傲的情绪就此滋长起来了。

上班的第一天,财务经理交给诸立昌的第一份工作,是依据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个过程极为简单,就是一个数字叠加、转抄的事。1000多张凭证,诸立昌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他不免有些小看这份工作,言语之间也有所流露。工作第五天,要与总账核对,诸立昌惊奇地发现自己竟对不上账。根据自己所登录的明细金额,十次、二十次地加总,却总是与总账对不上。诸立昌有些慌了,几千笔金额要查出错误可不是一件易事。于是,他加班加点,反复核查数次后仍与总账对不上。诸立昌开始怀疑是总账有误,便再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经理,他没错,肯定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没有直接回答诸立昌的话,只是笑了笑说:“小伙子,世上好像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吧。”诸立昌不以为然。财务经理将其登录的明细账拿去复核,结果不到10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322579被他误登录为22579,二者之间相差13倍多!

诸立昌满脸羞愧,无言以对。财务经理当即让诸立昌去人事部结算工资……就这样,诸立昌与一份年薪6万元的工作失之交臂了,他为这错误的一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可见,工作是否注重细节,用心跟不用心,谨慎与不谨慎,往往蕴含着决定你一生成败的因素。有位智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会做小事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做成什么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小事的成就感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我们平时往往忽视了它们,让那些小事擦肩而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事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因此,每一位职场中人,做事时不可以被大小限制,被时间限制,被空间限制。人们只有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时空,跳出大大小小的圈子,才能成就最普通而又最特殊,最平凡而又最高尚,最渺小而又最伟大的事业。

个人在职场中尚且要注重细节,工作中要谨慎小心,那么,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更要如此。唯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持续创新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提醒自己和所有微软人凡事要居安思危、谨慎小心,比尔·盖茨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距关门倒闭永远只有15天。”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团队稳中求进、开拓进取、创新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无独有偶,在海尔蓬勃发展的时候,处于事业高峰的张瑞敏却提出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他尊崇一句“老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理念,才确保以张瑞敏为核心的海尔领导集体既目光长远,又脚踏实地,既深谋远虑,又细致入微;才确保海尔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波翻浪涌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证明,谨慎是企业立于不败的奥秘,也是职场人少走弯路的密钥。谨慎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谨慎的人会对事情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虑,小心评估其利弊得失,并且反复思量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所造成的结果。他们做事往往隐忍不发,一发必中。

比如开店做生意,谨慎的人会从店铺的选址、进货的货源、经营方式等多方面去考虑调查,有了清晰的答案后才开始动手去做。而胆小的人,则怕这怕那,最后一事无成。谨慎和胆小的过程是一样的,都经过了很多思考,但是结果却不一样。谨慎是规避了风险后更大限度地接近成功;胆小则是顾虑很多,全是空想,原地踏步。因此,谨慎和胆小有着本质的区别。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而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对朝中大臣非常猜忌。杨玄感趁此机会发动叛乱,这让隋炀帝应接不暇。这时,有人劝李渊:“你看杨玄感先一步行动了,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我们借助这个势头,趁乱起义,肯定能成功的。”但是,李渊拒绝了,他觉得时机不成熟,还需要静观事态变化。果然,杨玄感闹腾的动静不小,也仅仅在两个月过后,便兵败身亡了。

尽管李渊处处谨慎,隋炀帝对他还是不放心。此时,李渊若是即刻起义,不但时机不成熟,而且力量也不足。于是,李渊干脆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并大肆贪污受贿。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警惕。

万事俱备,终于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刻了。李渊在准备起兵造反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掉到床下,被蛆吃。他觉得这个梦是在警示自己起兵之后会不得好死,就有点畏缩,不敢行动。后来他手下的一个人解释说:“掉到床下了,也就是‘必下’,预示着你要当‘陛下’啊;被蛆吃,也就是说大家要仰仗你的滋养才能存活下去,这是大家都要做你的臣下的意思。这个梦是好梦,表示你马上就要当皇帝呀!”李渊听了这话才放心起义,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唐盛世。

分析上述史料记载,可以发现李渊身上有大智若愚的谨慎,也有举棋不定的胆小。李渊开始选择不起义,是因为当时的隋朝虽然已经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但是,隋炀帝的中央势力依然没有瓦解,若此时选择起义,隋炀帝的一道诏书,就可能让他富贵不保,甚至人头落地。此时,李渊审时度势,谨慎小心,甚至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来为自己争取时间。这样的谨慎是一种大智慧。然而,到了万事俱备之时,李渊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梦就畏首畏尾,放弃起义的大好时机,这种谨慎就是胆小了。

如此看来,谨慎不等于胆小。谨慎是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的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胆小则是过于注重外部变化,草木皆兵。谨慎的人在经过仔细思量后,会大胆采取行动;胆小的人则会一再以谨慎为借口,推迟行动,最后必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