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宽容≠纵容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有一次出兵平息了一场叛乱,于是大摆宴席款待文武众臣。众人开心地畅饮,一直到天黑还没尽兴。楚庄王就命人点起蜡烛继续畅饮。楚庄王特别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一一斟酒。忽然,一阵风刮过来吹灭了蜡烛,宴会大厅顿时一片漆黑。就在这时,一个臣下不轨,趁机在许姬的身上乱摸。许姬反应很机敏,趁机拽下对方的帽缨带。许姬拿着证物对楚庄王告状诉屈,要求严惩罪魁祸首。没想到楚庄王听了反而要求所有文武大臣都解下自己的帽缨带,摘下帽子,开怀痛饮。众位大臣自然不敢抗命,纷纷按照楚庄王的命令去做。之后,楚庄王才命人点亮蜡烛。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惩罚小人,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煞风景?”

在楚庄王讨伐郑国的时候,有一名叫唐狡的将领骁勇善战,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楚庄王大喜,下令重赏。没想到唐狡听了反而长跪不起,说不敢受赏。原来唐狡就是那次在宴会上酒醉偷拉许姬衣服的大臣,他本以为楚庄王会判自己死罪,没想到楚庄王宽宏大量,不但不究其死罪,而且给足了自己的颜面。从此,唐狡下定决心,一定要立一次大功报答楚庄王的不杀之恩。正是楚庄王过人的心胸,才避免损失了一员大将,获得了唐狡赴汤蹈火、奋勇杀敌的回报。

有诗赞云:“暗中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清。”楚庄王以他王者之气,容忍了部下对爱姬的无礼,因此得一“死士”,给后人留下了宽以待人的美谈。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用人宜“观大节,略小过”,方能做到人尽其才。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总统林肯害怕担风险,一直不敢任用那些有棱角的统帅,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在一次次与南军的较量中,林肯所选用的那些所谓稳妥的将领,总是在优势占尽的情况下战败,有一次还差点丢了首都华盛顿。

对此,林肯非常震惊。经过对比分析,他发现对方的将领都是有着自己鲜明作战特色的人,尽管他们也有一些不足,但是,因为其总司令李将军善于调兵遣将,总是能连连获胜。

经过慎重思考,林肯重新选定了北军的将领,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虽然总是有人说格兰特将军嗜酒贪杯,难当大任,可是林肯更加清楚,在众多将军中,只有格兰特才拥有决胜千里的才能。事实证明,起用格兰特将军,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包容别人的过失,收获的是感激;一味指责抱怨别人的过失,则可能收获报复。现实生活不断告诉我们:缺点越突出的人,往往优点也越突出。对于有缺点的人,我们弃之不用,最后将无人可用。

人们都习惯站在自我的角度审视问题,由此产生很多冲突、碰撞、争执、抱怨。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为朝廷一品大员。他为官两袖清风,为人谦逊谨慎,对自己的家人要求非常严格。

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里人的来信。原来,老家人要整修府第,但因宅基地界不清,与邻居方家发生了争执。两家的宅基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家互不相让。由于张、方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当地官府感到此案很难办,左右为难。

于是,张家人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英。家人希望借助张英的势力逼方家让步。张英大人阅完信,释然一笑,挥起大笔,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打开书信一看,明白了张英诗句中包含谦让的深意,立即动手将墙拆了,退让三尺。人们交口称赞张家人的旷达,邻居方家也深感不安,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了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从此,两家之间多了一条巷子,这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六尺巷。

宽容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人的做人境界、内在涵养、处世经验、为人胸怀。尽管宽容有着神奇般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宽容需要技巧,必须掌握一定的尺度,否则一旦过界就成了纵容。

张林是个另类的人才,他满口都是京城风味的段子,诙谐幽默,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并且无酒不欢,饮酒海量,人称“喝不倒”。可是,老莫却看中他这两项“优势”,即使他业务能力不强,仍将他调到了自己的手下搞公关,带着他四处去跟客户应酬。张林没让老莫失望,有他在,桌面上绝不会冷场,谈古论今,高兴起来了唱个段子,黄腔也开得四平八稳。老莫对他也更加器重了。

不久,问题出现了,每次酒场,张林都喝得很尽兴,但往往是还没谈到正事,他自己就喝多了。这时的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骂街,还不允许别人转移话题,最后,大家只得不欢而散。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提醒老莫,应该找张林认真谈谈,给他一次严厉的批评,再无效果就换人。老莫找到张林后,却无法说出批评的狠话。

张林却一如既往,老莫没办法,只好慢慢减少带他应酬的次数。老莫的冷处理,张林明显感觉到了,他认为老莫这是过河拆桥。他开始在办公室不停地抱怨老莫。更甚者,张林开始在办公时间公然玩游戏,或者大声地打私人电话。他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办公室氛围,甚至多次被部门员工投诉。老莫本想立刻开除他,后来又想,是自己将他拉过来的,他也的确帮公司拿下几个难缠的大客户,他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想到这些,老莫就总是狠不下心来,一拖再拖。

员工们受张林的影响,开始有样学样,部门的办公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因为业绩太差,整个部门被公司砍掉了,老莫连同张林一帮人全都面临着失业的窘境。

人无完人,一般来看,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越明显。管理者在用人时,有“容人之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具备宽容的气度,大胆起用各种人才,才能团结众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故事一开始,老莫明知张林“业务能力不强”,缺点很多(爱喝酒),但仍旧大胆起用他,还辩证地利用他的缺点,把他的缺点转为优点,这种宽容是非常可贵的。

但是,在张林身上出现问题时,老莫仍旧本着“宽容”的态度,对张林的错误不闻不问,在老板的指示下才“找他谈谈”;谈的时候却又顾忌张林以前为公司做出过贡献;在交谈无果的情况下,又采取了冷处理,这才导致张林心生不满,开始跟公司对着干。面对张林恶劣的工作态度,老莫仍旧是包容的态度,没有果断地进行处理,结果整个部门都受到了影响和牵连。老莫的错误就在于将“宽容”和“纵容”画上等号,殊不知这正是最恶劣的纵容。

没错,宽容不等于纵容。宽容,是信任,信任对方能够改正;是原谅,原谅对方的偶然失误;是理解,理解对方的难处。而纵容,是放任,不加拘束,是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而任其发展。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纵容是一种善意的伤害,害人害己害组织。在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提升境界,尽可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另一方面,亦要不断警醒自己,把握尺度,不可一味纵容他人,对其一而再、再而三犯下的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做既对他人不负责,也会给组织带来莫大损失。

» 感悟心语

10.在和领导相处时,下属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点和好恶,对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以便迅速赢得领导的好感。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整天去揣摸领导的意图,处处溜须拍马。但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现象太多了,所以下属必须学会“知上,识下”,尽量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样才能避免“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