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践

从鲍勃·派克的创新性培训技术发端,沿着学习活动的路越走越远后,回头来看,这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我们自己授课,还是在培训杂志大会上进行演讲等,这些活动都能辅助我们让整个过程互动、有趣、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更关键的是,如果客户(不管外部还是内部)再跟我们提出要求说“孙波、庞涛老师,我们需要课程有趣、吸引人,让学员觉得有意思,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时候,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放心吧,到时候你别嫌学员太活跃就好了。”

从我们自己的实践过程来看,从过往的培训模式转变成新模式的过程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认为这些活动好玩,但是不认为自己可以用。从我们的授课经验来看,绝大多数体验过这种培训方式的人都觉得这次的培训和以前不一样,觉得好玩,羡慕老师可以这样培训,但是在自己授课时,不知道哪个地方能用,觉得自己的课程还是得讲授。这样的感受非常正常,因为改变多年的习惯会非常困难。我们鼓励你“从小成功开始”,可以要求自己每次只使用一个小活动,哪怕只是开场做了调整,也是好的。人一旦开始了改变的行动,在尝到小甜头之后,会有更大的动机去改变。

(2)“这个部分一定要我讲吗?”我们自己,包括我们辅导过的很多老师,都是运用新的方法改造了自己课程的开场和结束等环节,但是对主体内容的讲授还会转回到传统的讲授方式。在这个阶段,我们鼓励每个老师在准备授课的时候,面对任何一个超过20分钟讲授的环节时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部分一定要我讲吗?”可不可以让学员参与进来,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让他们做哪些有趣的学习活动。不断尝试,不断在课堂上验证,不断调整,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3)成为“幕后英雄”式的讲师。当你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改造你的课程进行培训后,你就可以成为我们认为最成功的讲师:“幕后英雄”式的讲师。学员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是主人,学习是自己需要的,自己参与的,自己完成的,自己有收获的,自己有成就感的。而达成这一结果,是因为你在精心准备、设计、提供资源、耐心引导并给予鼓励。正像《道德经》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