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赡思丁

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中亚的伊斯兰教徒赛典赤·赡思丁在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的时候选择了归顺,成为成吉思汗的侍卫。自窝阔台时代,他就已经开始担任重要官职。忽必烈即位后,擅长掌管财赋的他一直是忽必烈的得力臂助,在忽必烈设立中书省的时候,是第一个被起用的回回人,曾经兼理中统宝钞的发行。

大理被蒙元政府征服后,长期处在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中。忽必烈于是决定把大理的军政权力集中起来,设立云南行省,并派赛典赤·赡思丁承担治理的重任。受命以后,赛典赤·赡思丁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对云南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公元1274年,他到达云南,首先与敌意很强的宗王脱忽鲁理顺了关系,解决了蒙古高层内部的矛盾,随即将各级军、政长官都置于行省的统属之下,并将行政中心从大理迁至昆明。降附后一直保有优厚待遇的大理国王段氏后裔被提升为大理总管,但失去了大部分权力,而且他们的势力局限在大理地区。同时,全省的地方政权都进行了改革,与全国的行政建置统一起来,置于元朝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彻底结束了自南诏以来五百余年的地方割据状态。

对于当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势力,赛典赤·赡思丁一改蒙古人的暴力统治作风,采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在不长的时间里基本平定了各地的反抗,做到了历代君主,包括本地的统治者都未能做到的事情。赛典赤·赡思丁非常善于和敢于使用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以段氏后裔为首的这些人在云南行省的各级官吏中占有很大比重,有效地将元朝政府的管理实施到基层。最为云南百姓感念的是赛典赤·赡思丁对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大力推动。他在云南开展屯田,兴修水利,引进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并加以推广。虽然大理国时期就对汉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感,而且非常重视教育,推广儒学,但总体来说,云南的文化还是很落后。赛典赤·赡思丁做了许多工作,设立儒学提举,建立文庙、社学,推广中原风俗,使云南的文化水平和民间习俗逐渐与内地趋向一致,中原的儒学文化、生活风尚在云南广为传播。

清末的“忠爱”坊,这是人们为了纪念赛典赤·赡思丁而建的

任职六年以后,赛典赤·赡思丁死于云南,他的最大的功业是让云南保持了二三十年的安定与繁荣。忽必烈追封他为咸阳王,其墓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