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自号松雪道人的赵孟頫是宋朝皇室后裔,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十世孙。南宋灭亡后,他一度隐居在湖州老家,几年后被在江南搜访“隐逸”的元朝名臣程钜夫推荐给了忽必烈,不久被任命为兵部郎中,总理天下驿站,开始在元朝政府任职。由于他身为宋室王孙,却出仕元朝,使他饱受时人讥讽。

元世祖忽必烈非常欣赏赵孟頫的才能,经常询问他对军国大事的看法,曾多次希望重用他,甚至想拔入中书为相。但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朝中阻力颇多。同时赵孟頫也怕遭人猜忌,一方面屡屡力辞不受,一方面也设法到地方任职,避开是非之地。从政的三十几年时间里,赵孟頫在中央、地方转任多职,驿站、秘书、学政、修史、刑狱等方面,政绩都颇有可观。在忽必烈去世后,历任皇帝也都对他很看重,多次升迁,最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按一品资历,推恩封赠三代。他于公元1322年去世,被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人马图》(局部)

《致景亮书》册页

赵孟頫最为世人称道的是他的艺术成就。他早年曾经学习梁鹄、钟繇、智勇、褚遂良等人,但终其一生,一直在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的书风。经过长期的学习,赵孟頫在46岁以后终于兼采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能够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些前辈大家比肩。他对篆、隶、小楷、行、草书等各种字体无不精通,但成就最高的还是楷书和行书。他提倡书法要复古,强调以“古法”为准则,具体来说,便是恢复晋唐清隽的风范,尤其要以王羲之、王献之为楷模。赵孟頫本人的书法法度谨严,用笔遒劲,体势朗逸,风格柔媚,有“匀净平顺”的特点,对以后的书法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画坛最重要的领袖,更是中国文人画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的宗师。他善于将书法融会于绘画之中,对于竹石、人马、山水、花鸟等不同题材和不同技法,都非常精通,并且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针对南宋院体画留下的弊端,赵孟頫提出了作画要有“古意”“不求形似”的理论,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画坛风气为之一变。

《赵子昂诗集》书影

赵孟頫的夫人管道昇是中国古代最有才华的著名女性之一,擅长书、画、诗词。他们的儿子赵雍、赵奕,孙辈赵凤、赵麟、赵彦正,外孙王蒙都是名噪一时的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