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 南锐
- 3003字
- 2025-02-21 21:55:19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从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的内涵出发,充分把握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确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并据此确定其三大目标:维系秩序、保障权利和改善民生;(2)基于上述分析基础,深入阐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逻辑与思路,并据此确定该指标体系的四个主要方面:社会保障治理、社会安全管理、公共服务治理和社会参与治理;(3)通过初选指标,进行经验性筛选和鉴别力筛选,构建出包括4个一级指数,25个具体指标的多层次复合指标体系;(4)借助该指标体系,采用TOPSIS分析法,对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基于社会治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对社会治理水平进行分类研究,划分不同发展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社会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5)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围绕“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关系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围绕上述问题,本书章节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书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创新与特色之处,是本书的写作基础。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首先对“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畴进行界定,其次对本书的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和政府绩效评估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为全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与目标。本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的内涵,凝练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其次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概括出维系秩序、保障权利和改善民生三大目标,为指标体系层级设置奠定基础。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思路与逻辑。本章首先阐述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其次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新特征,以及现有数据收集与获得情况,阐述了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最后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关系,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三大目标实现的逻辑,概括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主要方面:社会保障治理、社会安全治理、公共服务治理和社会参与治理。
第五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章首先基于社会保障治理指数、社会安全治理指数、公共服务治理指数、社会参与治理指数构建指标体系的初选指标库;其次,通过经验性筛选(指标合成、剔除处理)和鉴别力筛选(一致性系数检验)等方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与优化,一共保留25个指标;最后,对指标和指数进行解释说明,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它们的权重,最终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数和25个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
第六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本章首先对实证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模型进行说明,奠定研究基础;其次,借助指标体系,采用 TOPSIS 分析法,对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治理水平、社会安全治理水平、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社会参与治理水平、社会治理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划分不同区域等级;最后,基于社会治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对社会治理水平进行分类研究,划分不同发展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第七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立足于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建议方面,主要是基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机理,从多元主体治理格局的构建、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价值取向的重塑等方面提出的。
第八章为总结与展望。本章对本书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领域和问题。
二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立足于本书选题,确定研究对象,据此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发现现有研究不足,以及可进入的领域,初步设想出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第二,对“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治理”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对本书的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和政府绩效评估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为本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的内涵和新特征,概括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并据此确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三大目标:维系秩序、保障权利和改善民生。
第四,明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互动关系,以及三大目标实现的逻辑,进一步概括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四个主要方面:社会保障治理、社会安全治理、公共服务治理和社会参与治理,并据此设置为4个一级指数。
第五,基于4个一级指数,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通过指标初选,经验性筛选和鉴别力筛选,最终构建一个包括4个一级指数和25个具体指标的多层次复合指标体系。
第六,采用TOPSIS分析法,对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治理水平、社会安全治理水平、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社会参与治理水平、社会治理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对社会治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对社会治理水平进行分类研究,划分不同发展类型,进一步探讨社会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七,基于上述研究和分析,主要立足于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在此研究思路下,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2所示。
三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规范研究方法的一种,立足于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深入把握文献资料之间的联系,并基于自身研究目的,对文献资料相关观点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新的观点或结论的研究方法。本书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互动关系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与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关政策建议的制定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基于文献研究方法而完成的。
(二)指数测算模型构建法
指数测算模型构建法是一系列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的综合,主要用于本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本书研究中,该方法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实现:第一,基于理论基础,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指标库;第二,采用经验性检验和一致性系数检验等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与优化;第三,基于专家打分结果,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的权重,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TOPSIS法,初步构建出地方社会治理创新指数的测算模型,之后将运用SPSS、Eviews等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其效度、信度等方面进行检验,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图1-2 本书的研究框架
(三)实证研究法
基于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筛选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本书首先基于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构建四个一级指数,而后基于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初选指标库,并通过经验性检验和鉴别力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与优化;其次借助李克特量表,依据专家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运用 TOPSIS法对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得出相关实证结论。
(四)问卷调查与量表法
要了解社会治理领域的相关问题必然需要进行信息收集,而问卷调查法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本书在指标的选取、权重确定等方面专家意见的咨询采用的便是问卷调查与量表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在数据的整理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将相关数据进行量化,然后分别对其进行整理,以便将具有共同属性的地区进行相应的比较,既发现其同质的方面又挖掘其异质的一面,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