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华家池:探寻浙江大学农科史与校园“乡愁”
- 马景娣
- 958字
- 2025-02-16 11:29:43
20世纪30年代的华家池
有一天,校车把我们农院廿六级的同学从细柳如烟的求是桥边,载到杂花丛生的华家池畔,去参加农学院新院舍的奠基典礼。那时候,母院院舍原在笕桥,我们廿六级的同学却没有在笕桥上过课,一年级的基本课程分别在文理学院和工学院上课,寄宿于第一宿舍。母院择址新建,我们都怀着欢欣的心情参加盛典。从奠基石上“… …农学院其权舆也”几个字,我们晓得母校当时是计划陆续迁往华家池,农学院不过是个开端。
农学院二年级开始分系,有几门农业共修课程在华家池新院舍上课,但我们仍住在第一宿舍,三年级始迁往华家池,有两年的时光,日夕相亲,回忆旧游,恍如隔昨。
农学院办公室礼堂课室实验室等合在一起,为一阶台形之三楼大厦,气象宏伟,登楼眺望,绿野无垠,楼台近处有水光一片,这就是华家池,沿岸屈曲,隐约林间,茅亭垂柳,野渡无人,倘使不是池水偶尔被风吹皱,你还会疑心这是一面边沿不大规则的大镜子。
大厦前面有两块对称的大花坛,花木青葱,衬托得宜,出大楼后门可见五室骈连之大温室一座,与大楼平行横列,为当时各大学农学院中温室规模最大者,左行达植物园,右行至宿舍。
说起母校植物园,乃依照分类系统排列,甚富学术与教育意义,或宜卑湿,或好攀缘,沼渚丘陵,各适其性,当时我正修习花卉与观赏树木,课余常到园中记取一花一木,程师世抚并命我们记载各种植物的开花起讫时期,以为庭园设计之参考,因得尽探花信乐趣无穷。“花到荼蘼春已尽”,但是我们的植物园花木种类繁多,正是荼蘼花后尚有春。
白天忙着上课,夜里忙着自修,假日西子湖滨有的是赏心去处,华家池畔的风光,也许被我们淡淡地忘怀,但是当你在课余之暇,邀一二知友,散步池边,渐入丛林修竹之间,闲谈往事,憧憬未来,望着清莹碧绿的池水,听着轻风吹拂的树声,可使你心怀舒展,念虑全消。
华家池之夜是非常的恬静,听不见尘嚣的市声,看不见繁华的夜景,读书时候没有一件事可以使你分心。大厦中只有稀疏的灯火,那是同学们在实验室或研究室里自修,图书室里同学较多,冬夜围炉阅读,更形拥挤,我也是喜欢在大厦中自修的一人。宿舍到大厦有数百步之遥,每逢夜永步月归去,或遇冬宵踏雪而行,在当时的心灵里都有无穷的情趣。
(作者系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37届校友。本文节选自《国立浙江大学校友通讯》新第3期。原标题为“怀华家池”,现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