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合作创新能力的内蕴性支撑
- 申恩平
- 1401字
- 2025-02-17 00:41:44
2.1 技术知识特性与知识整合、知识能量以及组织学习型态的关系[1][15]
2.1.1 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知识整合的关系
知识不论是外显或内隐的形式,都必须靠知识整合的力量。技术知识的外显、路径相依程度越高,知识整合的合作程度越高。知识整合力量的发挥必须视组织内部运作的效率、制度上的控制机制而定[16-17]。所以,基于上述讨论,本研究做如下假设:
假设1:技术知识的特性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a:技术知识的模块化程度对知识整合的系统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b:技术知识的外显程度对知识整合的合作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c:技术知识的路径相依程度对知识整合的合作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d:技术知识的复杂程度对知识整合的社会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1.2 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知识能量的关系
梁战平(2007)认为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组织内知识能量的孕育程序有密切的相关性。由于知识解读、获取和流通需要不同的机制界面才能运行,当技术知识越明晰与凝聚化时,表示路径相依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的流通。可以做如下的假设[1]:
假设2:技术知识的特性对于知识能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a:技术知识的模块化程度对于知识解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b:技术知识的复杂程度对于知识获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假设2c:技术知识的外显程度对于知识蓄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d:技术知识的路径相依程度对于知识流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1.3 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组织学习型态的关系
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组织学习型态的关系。林文宝(2002)认为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组织学习型态的配合会影响组织进行知识能量的活动。另外,王知津(2008)、谢洪明(2007)也认为当技术知识的标准化、外显和路径相依程度越高时,会倾向实行适应型的组织学习型态。当技术知识的复杂化程度越高时,出于组织运作效率和弹性的考虑,会倾向实行创新型的组织学习型态。
林文宝(2002)提出,就组织学习的观点而言,技术知识的外显与明确界面(路径)程度越高时,越有利于实行适应型的组织学习型态,因为此种学习型态适合在稳定与变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中适用。反之,技术知识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则较有利于实行重视弹性处理的创新型组织学习型态。Clark和Wheelwright(1992)在针对汽车产业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活动的过程中和在不同的组织学习型态上所强调知识资本所衍生出来的开发成本、产品质量会有所差异,而且,对于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获取与流通却都保持高度的重视。唯有整合与配置组织内外资源的管理能力的组织,才能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获得成功。他们所提出的动态能量观点,强调环境的变化特性,使得企业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适应、整合与配置组织内外的资源与能量,以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启。而且,有许多学者强调学习型态与组织结构的配合,会影响知识的吸收、转化和学习的效果。另外,Liu Yuwen等(2011)也认为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组织学习型态的配合会影响组织进行知识能量的活动,比如:当技术知识的模块化和路径相依程度较高时,越适于使用适应型的组织学习型态,而当技术知识的特性为复杂程度较高时,出于组织运作效率和弹性的考虑,较适合于使用创新型的组织学习型态。基于上述讨论,可做如下的假设:
假设3:技术知识的特性与组织学习型态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假设3a:当技术知识的模块化、外显和路径相依程度越高时,组织型态会倾向实行适应型的组织学习型态。
假设3b:当技术知识的复杂化程度越高时,组织型态会倾向实行创新型的组织学习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