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一 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附文第一篇论述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框架,其篇幅较长,占了杂志的28个页面,下载的效果也不好,不宜用全文,这里是网络搜索下载的原文摘要。

【摘要】本文对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体系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证和探讨。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现象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是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分不开的。西方社会心理学各学派在对社会心理实质的理解与研究中所出现的各执一端的弊病,说明从理论上正确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对社会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出发,作者概述了马克思的人论模式及其提出的依据,指出这一模式是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作者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改革的实际,论述了遗传工程、计算机技术、大众传播媒体以及社会、经济改革对社会心理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作为探索和说明社会心理现象规律性的中层理论,作者分析了社会心理现象所由产生的各种条件,划分了社会心理形态的层次。正是从各个层次的社会心理形态的内在逻辑联系中,作者勾勒出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对社会认知(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群体心理(包括集团心理和大众心理)等范畴作了论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