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FOREWORD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要素共存的复杂联合体,各种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交通活动的重要基础。由于人类工作、生活、游憩、休闲等方面的特性,各类出行者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中的时空分布并不是平衡的,因此造成某时段内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交通网络中的某些位置出现较大程度的聚集,从而导致各类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

受土地、财政等资源的制约,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不可能无休止地扩建,在一定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约束下,如何充分协调道路基础设施的时空资源,实现时空资源的优化利用,平衡各类交通方式出行者的需求并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数十年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我国的城市由于用地布局形态、城市路网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类似的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体现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一些特点,也给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利用城市道路时空资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单向交通、流向禁限、车种禁限、专用车道等交通组织方式已经在我国的众多城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基于我国城市及交通系统的特点,近年来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等参考国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案例,充分结合本地、本交叉口的特点等,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运行水平等角度出发,提出和尝试了多种较为新型的交通组织方式,从长路段潮汐交通的应用,到面向交叉口的借道左转、可变进口道等的探索,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近年来国际上在发展过程中,亦注意到传统的以机动车为优先考虑对象的道路设计、交通组织等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优化道路资源、发展可持续交通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诸如“完整街道”“道路重塑”等概念,从而对传统的道路交通组织进行进一步优化。

然而,必须注意到的是,任何一种交通组织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背景、条件等,当不满足其应用条件时,勉强使用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以便为交通组织方法的成熟和推广提供支撑。

本书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一些交通组织理念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结合一些已有的研究与应用案例,采用基础理论分析与案例应用介绍相结合的方式,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所涉及的每一种交通组织方法的概念、发展、特点等,以便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道路交通组织以工程技术为基础,以灵活创新为驱动,涉及交通流理论、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本书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各类基础知识,而主要以各类组织方法及案例应用为主介绍,以便达到交流借鉴的目的。

本书由多位作者编写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李瑞敏、李艳东;第2章:李瑞敏、叶朕、夏晓敬;第3章:李瑞敏、熊赟、赵新勇;第4章:李学军、李瑞敏;第5章:林科、洪波、陈宁宁;第6章:王俊骅;第7章:王灏、黄勇;第8章:李瑞敏、杨帆航、夏晓敬。全书由李瑞敏、夏晓敬统稿。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秦娜编辑对本书的关注、支持、完善、建议以及辛苦的编校工作。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G03B03)的支持,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课题承担单位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领导和有关同志的支持和关心,在此向所有支持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道路交通组织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创新当中,本书部分内容是对当前发展状况的理解和总结,疏漏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