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发展对策
- 费洪平等
- 2251字
- 2025-02-23 11:56:42
一、概念和内涵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实体经济是相对虚拟经济而言的,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划分最早可追溯到实际和名义变量两分法。休谟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这便是古典两分法,暗含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运行模式的本质差异。凯恩斯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具有价值储藏功能,提出货币的边际效率理论,通过利息率将货币和投资、就业、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凯恩斯(1936)所使用的与现实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相一致的所有宏观变量只是货币量值,“倾向于把货币理论变成一个总产量理论”。希克斯(1937)设计的IS-LM模型对凯恩斯的理论作了较清晰的阐述。IS曲线基本代表实际经济层面,LM曲线基本代表货币金融层面;LM曲线移动造成的产出变动,即用简单模型显示了货币、金融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沿着凯恩斯的思路,托宾(1958)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把实际资产(土地、耐用消费品等)和金融资产(货币、债券等)都作为资产对待;将货币收支看成是实际可支配收入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储蓄行为。综上,西方经济学往往把实体经济定位为企业和家庭的生产、消费、交换活动,而把货币和金融层面的活动作为实体经济的反面,并没有明确的虚拟经济概念。
我国学者们基于马克思虚拟资本的概念衍生出虚拟经济的概念。虽然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经济活动是否包含人类劳动,是否创造新价值是判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重要标准。成思危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划分本质上属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范畴。最早提出虚拟资本概念的是英国银行家威利瑟姆,他在《关于通货问题的书信》(1840年伦敦增订第二版)中,把流通领域中用来代替营业汇票的融通票据称为虚拟资本。马克思借用威利瑟姆虚拟资本概念提出了资本循环过程,即首先使用货币资本通过交换雇佣工人,购买原料、机器和建厂房,然后通过生产变成产品,产品通过流通变成商品,商品经过交换再变成货币。这一过程创造了剩余价值,因此也是实体经济过程。虚拟资本由借贷资本演化而来。借贷资本是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使用的闲置的货币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这一过程体现了虚拟资本的食利性,不经过生产过程,直接转移价值。可以说,马克思是第一个系统研究虚拟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然而局限于时代和经济发展过程,虚拟经济的概念在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
(二)概念与内涵
究竟什么是实体经济,理论和政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除了证券行业以外的各个行业,均属实体经济范畴,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知识、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除金融和证券以外的各个行业均属实体经济。第三种观点认为,除金融、证券、房地产以外的各个行业均属于实体经济。赵振华(2012)认为,除虚拟经济以外的各个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均属于实体经济范畴,既包括看得见的实物生产部门,也包括看得见的产品交换等非生产部门,还包括看得见的服务业提供的各种服务。从人类经济发展史来看,实体经济的范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年,产业的外延不断扩展,无论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还是精神产品的生产,都不断发展出新的实体经济形态。
从发展趋势来看,实体经济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和多项的,比如互联网带动了诸多新兴产业,如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等。黄荣英(2004)认为,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工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体育、艺术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现代传媒等。李星等(2005)认为,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的特征和社会生产再生产、资金周转与循环的经济现象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所依赖的坚实经济基础。高国梁(2011)对实体经济的认知更全面,他认为实体经济是以商品和服务的创造为基础,以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要来实现价值,以商品或服务为买卖标的,以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价值为目的,通过劳动实现其价值物化为商品价值,以商品供求规律为依据。
对实体经济的另一种观点则未将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在实体经济的范围之内,仅以实物形态来划分。如郑文博(2004)指出在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实物生产的产业部门。任洒洒(2012)认为实体经济是围绕“生产”形成的经济部门,无论此种生产的是“实物”还是“虚物”,其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其中以工业,尤其是工业中的制造业为主体。目前,对于房地产属于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范畴存在着较大争议。确切地说,房地产是个具有二重性的产业,既有虚拟经济成分也有实体经济成分。郭代谟(2012)把房地产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他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实体经济首先是属于物质生产领域范畴的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其次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也包括房地产。因此,实体经济不应具体指某些产业,也没有明确的产业界限。无论采取哪种定义和范围,实体经济的核心还是工业制造活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张航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