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事,但应该充满快乐

万事开头难,由于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进入小学以后,许多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这时候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多陪伴,这不是简单的辅导,而是陪出兴趣、陪出自通、陪出高效。如果陪得好,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你也会越管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了。

好心情是喜欢上学的“吸铁石”

学校才刚开学,敏敏就在家里闹开了,怎么都不愿意去上学。一开始,爸爸妈妈还有耐性哄着她,可没想到,这好话都说尽了,敏敏却依然“坚如磐石”,死活不肯去学校。最后是敏敏妈妈看时间实在来不及了,一通训斥之后,直接强硬地把哭得满脸眼泪的敏敏送去了学校。

可没想到的是,之后一连好几天,敏敏依然在想着法子逃避上学这件事,甚至有一回,敏敏妈妈大半夜起来上厕所,居然瞧见敏敏穿着单薄的睡衣,偷偷摸摸地蹲在阳台上,一“审问”才知道,这小姑娘居然为了逃避上学,试图半夜偷偷把自己给“冻”病。

本来敏敏妈妈一直以为,敏敏只是假期的时候把心给玩“野”了,所以才不肯去上学,直到这件事之后,敏敏妈妈才惊觉,女儿对上学的抵触似乎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敏敏妈妈很快联系到了敏敏的班主任,又和几个平时与敏敏关系不错的同学聊了聊,这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有孩子传纸条作弊,一不小心把纸条丢到了敏敏的桌子上,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几个孩子连同敏敏都被老师请出了考场,虽然后来事情解释清楚之后,老师让敏敏回来继续考试,但有了这个插曲,敏敏之后的发挥都不太好。而且这件事经过许多同学的误传之后,大家都以为敏敏也参与了作弊……新学期开始之后,老师和同学都把这件事情忘记了,但敏敏却一直压在心里,既委屈自己被老师冤枉,又担心同学们以为她真的作弊了……

了解了情况之后,敏敏妈妈和班主任进行了一番商谈,班主任答应在周五的班会上当众把这件事澄清一下,还敏敏清白。此外,敏敏妈妈还特意邀请了几个和敏敏关系特别好的同学到家里做客。

这件事过去之后,敏敏终于不抵触去学校了,爸爸妈妈总算松了一口气。

当孩子不愿意上学,不喜欢去学校的时候,家长们会怎么做呢?一开始,很多家长可能会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学习有多么重要,上学是一件多么严肃的事情。道理讲不通,有的家长可能会改为“利诱”,告诉孩子只要乖乖去上学,就答应带他去哪里玩,或者给他买什么东西。还有的家长呢,则可能直接态度强硬地开启“训斥模式”,甚至直接进入“棍棒教育”。

当然了,不管是利诱还是强迫,或许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让孩子对家长妥协,乖乖地去上学。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无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愿意去上学,喜欢去学校,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真正正地从心底接纳学习这件事,更不可能自发、主动地去做好这件事。

相比“如何让孩子乖乖去上学”,家长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很多家长可能都觉得,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不就是怕辛苦呗,毕竟年纪那么小的孩子,哪里懂什么是烦恼,什么是痛苦啊!但事实上,很多在家长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是让他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甚至“万劫不复”的烦恼。就像敏敏所遭遇的事情,放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大概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但它却带给了敏敏很多的压力和烦恼。只有把这些压力与烦恼清除干净之后,敏敏才能重新鼓起勇气回到学校。

诚然,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它却能够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学习的辛苦或许会成为让孩子对上学感到望而却步的一个理由,但学习的快乐却可以让孩子甘愿接受这份辛苦,并且发自内心地喜欢学校,喜欢上学。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上学的快乐,要知道,好心情就像是让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如果在学校度过的时光是快乐的,那么孩子自然会愿意上学,喜欢上学。

让孩子渴望和朋友交往

对孩子来说,朋友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他们能够从朋友那里得到认可,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获得更多的快乐与勇气。与朋友交往和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向往的事情。尤其在小学阶段,如果一个孩子在班级里能够有几个好朋友,那么这几个好朋友就会成为吸引孩子去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每天都渴望到学校去见到这些朋友。

所以,要让孩子喜欢上学,家长就得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际的孩子,家长更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们去交朋友,让他们渴望与朋友交往。

比如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去学校的机会与其他家长聊聊天,寻找一些能和孩子玩得来的同学,如果得到对方家长的允许,每天放学之后不妨留出一段时间,让孩子们可以一起在操场上玩一会儿再回家。这样一来,相信过不了多久,孩子一定能找到一起玩耍的好朋友。

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在学校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们对老师似乎天然就有一种敬畏感。而如果能在这种敬畏之余,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那么他们必然会更愿意去努力学习老师所教授的东西,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每位老师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家长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激发孩子对老师的崇敬,引导孩子去喜欢,而不是惧怕或讨厌自己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程时,自然也就会愿意去上学了。

让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呵护

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使孩子进行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当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有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之后,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孩子顺着自己的渴望去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而不是训斥孩子“不务正业”,甚至强行要求他们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上。

对于刚刚进入启蒙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家长只有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事情,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爱上学习,而这对孩子长远的学习之路是大有裨益的。

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拥有成就感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夸奖和鼓励,如果家长能够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并在他们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夸奖与鼓励,那么必然能够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收获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喜欢上学习这件事。而当孩子喜欢上学习这件事情之后,自然也就能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也就不会再抵触上学了。

爱学习从“悦”读开始

李坤是一个看起来文静腼腆的小姑娘,虽然她刚上小学二年级,但阅读能力特别好。课堂学习时,她只要念上三遍就能记个大概,十分钟后她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她是班上阅读成绩最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李坤最大的特长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常有同学带着各种问题来考她,每次她都能从容应答,让人心服口服。

同学甲:“你知道银河系中有多少个星球吗?”

李坤:“银河系中包括1500亿—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团、星云。”

同学乙:“那么章鱼有几个大脑?”

李坤:“章鱼有三个大脑!”

同学丙:“猜猜看,这是什么植物?”

李坤:“这是猪笼草,猪笼草会分泌香甜的液体,吸引昆虫后将其吃掉!”

同学们总是感叹李坤的知识好丰富,大家也都喜欢和她做朋友!

是谁让李坤的世界充满各种色彩的呢?

是书!

那么,孩子在充满求知欲的探索中,谁更能帮他们打开书这个世界?

是父母。

在李坤小的时候,爸爸就给她买了很多书籍,有寓言故事书、音乐图书、绘本图书等。自从进入小学后,爸爸更是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陪李坤挑选一本图书,然后一起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带给了李坤无限的快乐。在阅读的过程中,李坤不仅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阅读带给孩子的积极意义更为显著。

阅读时,眼、耳、口、手、脑五维并用,可以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阅读,可以使孩子涉猎文学、历史、地理、科学、政治等多方面知识,增长见闻,对学习大有裨益;阅读时,书中世界的广阔无限、丰富多彩,能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越早越好。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顺应孩子的探究欲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机会,激发起孩子获取信息的兴趣和热情,便能很容易地培养出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如今,很多孩子的生活被电视、手机和电脑等充斥,想要让孩子静下心来享受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真是很难。所以这需要父母在顾及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多花一点心思和时间。

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孩子主要是学习汉语拼音。对于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太厚的书本就好比洪水猛兽,很容易把他们吓跑,也会使他们对阅读望而却步。所以,刚开始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简单、词汇量不多的书籍,让孩子一边借助拼音阅读课外书,一边通过阅读巩固拼音。

当然,适合一二年级孩子读的儿童读物还是有共同点的,这就是内容上简单有趣,形式上图文并茂,能吸引孩子主动且持续阅读。如《三毛流浪记》《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记》《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丁丁历险记》《忙忙碌碌的一年级》《酸酸甜甜的二年级》等书籍,都是不错的选择。

协助孩子融入书本世界

一二年级的孩子自制力较差、主动性不强,他们很少会自发地阅读。而一个不爱阅读的家长,也很难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试想,如果你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阅读,父母不应该抱怨或指责,而应当陪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家庭阅读环境,这种身教可以大大感染和影响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的阅读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

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读书时,不要只是照着书毫无感情地一字不落地往下读,没有互动的阅读过程是平淡无奇的,孩子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父母最好带着饱满的情绪和情感来朗读,放慢语速,尽量模仿故事中各种角色的语气。如此,不仅可以活跃阅读气氛,更能协助孩子融入书本世界。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增加词汇量,从书中学习知识。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体验阅读的乐趣才是关键。

每个月,我们可以让孩子邀请几个要好的小朋友一起来家里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读书交流卡”或者开展“好书推荐会”等,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巩固阅读成果,更能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每天抽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引导孩子把听、说、读、写、思等有机结合,相信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的。

做个“懒”父母,让孩子“翻身”当老师

刚上小学的杨光就是个小闹腾,想让他安安静静坐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老师都已经向家长反映好几次了,说杨光上课不专心,不是摆弄这个就是摆弄那个,再不然就是变着法儿地去逗同桌的小姑娘,可真是让人愁死了!小杨光呢,认错态度还特别好,从来不跟老师或父母顶嘴,但问题是错误下次照旧犯。

本来吧,这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小杨光的父母也不愿意太拘束儿子。可太过活泼好动的小杨光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这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有一回周末,本来在家休息的杨光爸爸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要求他紧急处理一份合同。杨光爸爸接到公司传真过来的合同之后,就坐在沙发上开始一一检查合同的内容。阅读合同条款的过程中,杨光爸爸看到了一个不太确定读音的字,于是便随手拿起儿子放在沙发边上的《新华字典》,随意地翻了翻,想确定一下这个字的读音。

这时候,小杨光突然凑了过来,看看爸爸手里的《新华字典》,又瞧瞧爸爸手里拿着的合同,笑嘻嘻地说道:“哈哈,老爸,你是不是不会查字典呀!要不要我帮你呀?字典不是这么查的,老师说了,我们要先找这个字的偏旁部首……”

杨光爸爸本来想让儿子去一边自己玩,但瞧着儿子一副认真的样子,又忽然想起来这阵子似乎他们刚好在学如何查字典的事情,于是干脆把字典递给了小杨光,认真地指了指合同上的一个字,说道:“行,那你就帮帮爸爸吧!”

领到任务的小杨光自豪极了,一板一眼地坐在爸爸身边开始按照老师教的步骤查阅字典,直到帮助爸爸找到了合同上的字。瞧着儿子一副兴致勃勃的“嘚瑟”样儿,杨光爸爸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以后该如何对付家里这个“小皮猴儿”,引导他好好学习了。

这之后,杨光爸爸开始悄悄关注杨光的学习课程,然后故意时不时地向杨光“请教”一些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恰恰都和杨光最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有关。每次杨光帮忙解决完问题之后,杨光爸爸都会郑重地向儿子“道谢”,还常常戏称他是自己的“小老师”。

在爸爸的“请教”下,小杨光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成绩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期末时,小杨光居然从之前的“吊车尾”进步到了班级中游水平,得到了班主任的夸奖。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学习,这大概是所有家长都在关心的问题。与成年人不同,孩子的思维是比较跳脱的,自律性也比较弱,很难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不管家长怎么告诉孩子,学习究竟有多么重要,对未来的影响有多么大,孩子也很难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即便明白,这种认知往往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忍受学习中的枯燥与乏味。

我们之所以会愿意去做一件辛苦的事情,通常是因为这件事情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回报是值得我们去忍受艰辛的。孩子往往没有像成年人这样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心,他们做事通常更看重眼下的感受,所以想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一件辛苦的事情,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能够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受到足够多的快乐和满足。

杨光爸爸的做法就非常聪明,他赋予了小杨光一个“老师”的身份,而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的位置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杨光爸爸的做法让小杨光拥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也让小杨光不知不觉地肩负上了一种责任感。为了能继续得到爸爸的赏识与夸奖,也为了能对得起“老师”这个身份,小杨光自觉主动地投入了学习。而成绩的进步和知识的增长,又能够让小杨光收获更多的肯定与夸奖,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做个“懒”父母,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习

现在,有很多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过于“认真负责”了,不知不觉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拐杖”。有的孩子甚至没有家长陪在身边,都没有办法开始学习或做作业。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其实都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家长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而孩子也总要学会成长和独立。

家长操心孩子的学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多地参与其中,反而可能让孩子形成习惯性的依赖,一遇到问题就张口喊爸爸妈妈,不懂得自己思考、自己学习。所以,为了增强孩子在学习上的自理能力与独立能力,父母不妨“懒”一些。比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赏识教育,满足孩子内心的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可和赏识的渴望,孩子同样如此。赏识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需要。杨光爸爸对杨光的引导其实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他把杨光称作“小老师”,用请教的方式引导杨光学习,让杨光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当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不要总是用批评去鞭策他、驱赶他,而是要懂得用赏识去引导他。批评往往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而赏识却能成为孩子努力向上的重要动力。

读故事,做游戏,数学也能很有趣

蒋甜甜的小学入学考试成绩出来了:语文97分,数学27分,满分都是100分。

看着女儿卷子上红彤彤的分数,甜甜妈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了。这复杂的《唐诗三百首》蒋甜甜都能倒背如流,怎么简单的“1+1=2”就是学不会呢?唉,说到底,还是孩子没兴趣啊!

蒋甜甜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一首诗,读上两遍基本上就能背出来。可偏偏她对数学就是没有半点儿兴趣,觉得数学特别“没意思”。这可愁坏了甜甜妈,要知道,数学这一科目,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那可都是重点科目之一,数学成绩提不上去,那可是得吃大亏的呀!

就在甜甜妈为女儿的数学成绩发愁时,一位学生家长给甜甜妈推荐了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非常有趣,乍一看和其他的故事书似乎没什么差别,但仔细一看会发现,每一个故事里头,其实都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当天晚上,甜甜妈就给蒋甜甜说了其中的一个故事,蒋甜甜听得入迷极了,尤其是听到故事里的主人公巧妙应对国王的刁难,解出了国王提出的一道算术题目时,蒋甜甜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小书桌上的稿纸计算起来,要瞧瞧聪明的主人公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答案。

之后,甜甜妈每天都会给蒋甜甜讲一个书里的故事,只要有空,还会特意和蒋甜甜玩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小游戏。渐渐地,蒋甜甜对数学也不再抵触了,反而从中品出了许多趣味。如今,升入二年级的蒋甜甜还成了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呢!

不少家长都抱怨过,说孩子语文、英语学得都不错,偏偏对数学特别抵触,成绩怎么也无法提高,同样的题型刚讲解过,转头就又不会做了。其实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孩子对数学兴趣不大,不肯把心思用在钻研数学上。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启蒙关键期,如果孩子不能建立起基本的数字思维和逻辑思维,那么以后想要提升数学成绩,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其实,想让孩子认真学习数学并不难,家长只要想办法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乐趣,对数学感兴趣就行了。数学不仅仅只是一门充满公式和计算的学科,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数学,不管是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能把数学融入其中,只要家长多做功课,把趣味与数学结合在一起,一定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动手烘焙,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烘焙可以说是与数学最为接近且最具趣味性的动手活动了。比如当你根据一张食谱配方,增加或减少主料的量时,你就得利用数学的乘法或除法来计算辅料的量,从而进行调整。此外,在烘焙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需要做很多与数字有关的工作,比如量出二分之一杯牛奶,或者四分之一勺白砂糖,又或者数一数孩子们最爱的巧克力豆,等等。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无法拒绝烘焙的魅力的。

在带领孩子动手做烘焙的同时,家长也可以时不时问孩子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帮助孩子培养数学思维。比如你可以问孩子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做第一批薄饼用了2个鸡蛋,做第二批又用了2个鸡蛋,那么今天我们做薄饼一共用了多少鸡蛋呀?

如果把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到微波炉里加热,30秒之后它就会爆炸,那么现在,这个鸡蛋已经加热了17秒,你想想,再加热几秒之后鸡蛋会爆炸呢?

做薄饼的面糊里,每2杯面粉就要加2个鸡蛋,现在我们放了6杯面粉,需要放多少鸡蛋呢?

当数学与烘焙结合以后,家长就能让孩子在动手中学习,在学习中动手,这比单纯地做题或背公式要有趣多了!

积木游戏,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不管工程量是大是小,但凡建筑总是离不开测量的,而测量的过程中又包含了计数、加法、减法甚至是乘法、除法等。所以,积木玩具无疑是家长引导孩子爱上数学的最佳选择之一,和孩子一起搭建积木建筑,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数字,提升计算能力,还能很好地帮助孩子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此外,在与孩子共同构建积木模型或建筑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游戏情况来让孩子边玩边思考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

我们组装的这个积木小汽车模型,前排座位可以坐2个人,中间排的座位可以坐3个人,后排的座位也可以坐3个人,那你说这辆小汽车里头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呢?

假设我只给你25块积木来搭建这个小房子,而我们知道,搭建屋顶必须得要10块积木,那么你还有多少块积木可以用来搭建剩余的部分呢?

如果你的任务是要搭建一个半边是红色,半边是蓝色的城堡,而这座城堡要搭建完成,一共需要200块积木,那其中你需要多少红色积木,多少蓝色积木呢?

……

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又能很好地与孩子正在玩的积木游戏结合在一起,用来引导孩子进行数学计算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了。

睡前故事,让孩子感受数学魅力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试着给孩子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性故事,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呢?就像甜甜妈,不正是用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故事一点点调动了蒋甜甜对数学的兴趣吗?

孩子不喜欢数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数学实在太没意思了,除了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之外,就是数不尽的计算和作业。但如果能将数学和故事结合在一起,就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扭转孩子对数学的枯燥印象。如果孩子能喜欢这些充满趣味的数学故事,那么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够真正喜欢上数学的。

快乐学习,才能高效学习

暑假时,上小学二年级的谭峰和爸爸妈妈回到乡下老家,在乡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

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谭峰来说,乡下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每天都跟着新认识的小伙伴们上山下河疯玩,摸鱼、刨土豆、捉蛐蛐儿……

几天之后,大概新鲜感过去了,谭峰渐渐地不再和这些小伙伴四处疯玩,而是常常一个人蹲在草丛、墙脚、田边、树下等地方,手里拿根棍子,不知道在做什么,有时一蹲就是一下午。谭峰的爸爸妈妈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儿子成天都在做什么,但毕竟是假期,儿子也不惹事,就随他去了。

一天夜里,家里人都睡下之后,谭峰却悄悄拿着手电筒出门了。谭峰妈妈半夜起来,打算去看看儿子有没有踢被子,结果却发现房间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着实吓了一跳。焦急地寻找了半天,谭峰妈妈才在门口的田野边上看到正举着手电筒聚精会神看着地上的谭峰,原来他正在观察蜈蚣是怎样产卵的!谭峰妈妈这才知道,这些天谭峰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都是在观察昆虫。

虽然谭峰妈妈对儿子的半夜“失踪”感到很生气,但她也不想打击儿子观察昆虫的积极性,于是按捺住脾气,陪着儿子在田野边蹲了许久,直到回去之后才耐心地告诫儿子,以后不能擅自出门,出门前要记得和大人打招呼。

之后,为了鼓励儿子继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谭峰妈妈把带来拍照的卡片机也给了谭峰,并鼓励他把自己观察昆虫的心得记在本子上,整理出了一份《昆虫观察日记》。开学之后,谭峰把这份日记作为假期实践作业交给了班主任,得到了班主任的大力赞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长试图用严厉管教来逼迫孩子学习,那么效果必定不会太好。只有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孩子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就像人们所说的,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大部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长期教育和引导。如果家长能够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即便没有每时每刻地监督和管束,孩子也会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之中。只有先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能够快乐学习,孩子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学习,在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可能用苦口婆心的教导和大道理来达成目的。家长要懂得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的小世界,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找寻到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东西,再有目的性、指向性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去探索,才能一步步激发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了解孩子为什么对学习缺乏兴趣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甘于落后的,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必然有自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常常被老师批评,所以对学习产生了排斥;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付出的努力无法收获相应的回报,从而对学习心灰意懒。

父母想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得先找到孩子排斥学习的原因,只有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才能消除孩子对学习的反感,让孩子真正接纳学习,爱上学习。

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家长想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激发好奇心的方式多种多样,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所学的学科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新鲜有趣的内容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如果不喜欢语文科目,那么家长可以为孩子挑选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外书籍,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如果孩子对数学兴趣缺缺,那么家长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或游戏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目,那么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动物园、科技馆等地方,寓教于乐地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帮助孩子掌握高效学习法

大部分孩子对学习的抵触和反感,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至于在学习的道路上屡屡受挫。虽然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但却是有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高效的学习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才能与天赋,从而更轻松、快捷地迈向成功。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某一科目成绩较差的时候,不要轻易下定论,批评孩子不够努力或不够认真,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降低标准,让孩子实现快乐学习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但这种期望往往正是造成孩子压力的根源,甚至可能让孩子因巨大的压力而对学习这件事望而却步。其实,家长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对于孩子,尤其是启蒙期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远比他们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学习成绩所反映出来的,只是一段时期内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却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所以,为了让孩子实现快乐学习,家长不妨试着降低标准,给孩子降低一些学习难度。随着压力的减小,相信孩子反而更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魅力,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