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应用体悟

本类药物有祛风胜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痹证。
痹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风、寒、湿三邪互相搏结,阻滞于经络,气血循环障碍而成。由于风、寒、湿邪的偏盛不同,故反映在症状上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三者各有特点。风胜:因风邪善行数变,有游走性,故痹痛游走不定;寒胜:沉寒多痛,故痹痛较重;湿胜:湿性黏腻重浊,积于肌肤关节则沉重而麻木不仁。若风、寒、湿痹日久化热,可形成热痹,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红肿热痛。
治疗风寒湿痹,除用祛风湿药物外,要根据辨证,配伍应用补气、活血、通经、发表等药物,方能到达满意的效果。凡有伤津、失血、阴虚的患者,要慎用祛风湿药。
羌活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膀胱、肾经。
【功效】
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肩背关节酸痛;多用于上半身的疾患。
【常用量】
3~9g。
【按】
羌活性烈,能直上巅顶,横引肢臂,正盛邪实用之为宜。羌活药酒可治面神经麻痹症。
独活
【性味】
辛、苦,微温。
【归经】
膀胱、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
【主治】
风湿痹阻,腰膝酸痛而沉重者。
【常用量】
3~9g。
【按】
本品适用于下半身风湿痛,比羌活药性更为缓和。独活入足少阴而治伏风,羌活入足太阳而治游风。临床上,风湿内侵而全身俱痛者,羌活、独活二药合用效果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具有抗关节炎、镇痛、催眠作用,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呼吸中枢。
秦艽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除湿,和血解热。
【主治】
1.风湿痹证之肢节酸痛、筋脉拘挛不遂。
2.骨蒸劳热,小儿疳积,湿热内蕴之黄疸、二便不利。
【常用量】
3~9g。
【按】
现代研究表明,秦艽有解热、抗炎、降压作用,可治疗关节炎。
威灵仙
【性味】
辛、咸,温。
【归经】
膀胱经。
【功效】
散风祛湿,行气通络。
【主治】
风湿痹证,风邪偏盛之关节不利、肌肉麻痹。
【常用量】
3~9g。
【按】
威灵仙能行十二经,是祛风药中善走者之一,能通络,治四肢麻木疼痛,与附子、桂枝、当归配伍有祛寒湿止痛作用;与砂仁合用,有软坚的功能,有人用其治疗骨质增生硬化。鲜威灵仙加醋浸泡外洗可治疗腮腺炎。
五加皮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
1.风湿痹证,肝肾不足,湿邪偏盛之下肢痿弱、关节酸痛。
2.湿郁皮肤之皮肤水肿、瘙痒,小便不利。
【常用量】
3~9g。
【按】
五加皮分两种,本书所述为南五加皮。北五加皮有毒,有强心利水作用,然具有毒性,不可过量或久服。
木瓜
【性味】
酸,温。
【归经】
肝、脾经。
【功效】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
1.腓肠肌痉挛、腰膝酸痛无力。
2.湿盛引起的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常用量】
3~9g。
【按】
木瓜能生津止渴,温通肌肉之湿滞,兼可平肝、舒筋脉,敛收耗散之津液。应注意不能过量,因本品味酸,过用易造成癃闭。
豨莶草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归经】
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利关节,强筋骨,平肝阳。
【主治】
1.风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
2.风湿痹证之关节疼痛、腰膝酸软、肌肉麻痹。
3.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四肢麻木。
【常用量】
9~12g。
【按】
豨莶草生用苦寒,善化湿热,治风湿热,有降压作用,还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
桑枝
【性味】
苦,凉。
【归经】
肝经。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利关节。
【主治】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不遂,风热痹痛。
【常用量】
15~30g。
【按】
桑枝与桂枝均可通达四肢,桂枝辛温,宜治风寒;桑枝性凉,宜治风热。
桑寄生
【性味】
苦、甘,平。
【归经】
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血安胎。
【主治】
1.肝肾阴虚之腰膝酸痛、软弱无力,胎动腹痛、胎漏下血、习惯性流产。
2.肾虚风湿痛之肢节不利,对血虚兼有风湿者最宜。
3.血虚动风引起的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抽搐。
【常用量】
9~30g。
【按】
寄生品种较多,如桑寄生、槲寄生、黄皮寄生、杉寄生、枫香寄生等。桑寄生、槲寄生专于养血、安胎、祛风,其他寄生偏重于行气、祛风湿。桑寄生能祛风湿,但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药不同,祛风湿药多偏于温燥,而桑寄生却没有温燥之性,而有养血润筋之功,对血不荣筋者最为适宜。桑寄生有降压利尿作用,同时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个人在临床上体会,桑寄生有镇静安神、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为桑寄生专于补益肝肾,而肝肾不足的患者反应出来的症状大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头晕、心悸、健忘、失眠、乏力、疼痛等,所以本药对于虚弱型患者有一定疗效。
苍术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脾、胃经。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
【主治】
1.湿邪困脾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身重肢倦、水肿。
2.风湿痹证之关节、肢体痛肿。
3.湿毒郁表引起的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
4.肝肾不足引起的夜盲症、眼目昏涩。
【常用量】
3~15g。
【按】
苍术辛散苦燥,外能散风湿之邪,内能健脾利湿,湿邪为病,不论表里,皆可配伍应用。苍术生用发散力强,祛风发汗;炒用则可健脾利湿。苍术配伍黄柏、牛膝,可治湿热下注之风湿痹痛。苍术与白术均能健脾燥湿,苍术芳香有化浊作用,燥湿功能更强,湿胜者多用苍术。现代研究表明,苍术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故对青盲、夜盲及软骨病有效。苍术与猪肝、羊肝同煮,可治疗夜盲症、眼目昏涩。
老鹳草
【性味】
苦、涩,凉。
【归经】
肝、肾、脾经。
【功效】
散风祛湿,活血止痛。
【主治】
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
2.跌打损伤。
【常用量】
9~15g。
祛风湿药作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