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解决就业问题的优先序也需要从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就业数量关联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就业质量则关联着老百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新目标。

苏丽锋副教授的专著《中国转型时期就业质量研究》,以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转型为背景,从“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就业质量—解决就业问题”这一主线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就业质量分析框架,并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转型时期就业质量的基本状况、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制并大规模减员,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减少,而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者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则是劳动报酬较低、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就业质量较差。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农民工就业、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仍较突出。农民工就业问题主要源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则主要源于我国教育和培训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相匹配。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就是要不断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等群体面临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不断改善他们的就业质量,提高工薪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稳定劳动关系,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让大多数工薪劳动者不仅有一份工作,更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让劳动者不仅能从工作中得到生活的基本保障,更要从工作中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满足感。

作为一位年轻学者,苏丽锋副教授能够较早地研究就业质量问题,并将其系统的研究成果呈现为本书,可喜可贺!我认识丽锋多年,曾参加其博士论文答辩,对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刻苦用功的治学态度印象深刻!在他的这本著作问世之际,我非常高兴写上几句话以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