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
- 彭爱美 李伟主编
- 2571字
- 2025-02-23 16:16:24
4 电子商务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是固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并持续实施、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在专业思政建设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将专业思政目标贯穿专业内涵建设中,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建设、毕业要求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
4.1 固化专业培养思政目标,使其成为总的、规定性的要求
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具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的培养目标,在毕业5年预期达到的目标中设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具备敏锐发现、跟踪和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能力”“能在电子商务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角色”等反映电子商务专业核心素养的思政目标表述,使其成为专业培养总的、规定性的要求。
4.2 在毕业要求中落实思政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中加入思政毕业要求,以落实思政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具体提出了“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电子商务职业规范和工作流程……”,“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处理好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和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敏锐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嗅觉,具备技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跟踪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等保证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毕业要求。
4.3 在毕业要求指标点中进一步落实思政培养目标
在毕业要求指标点中,电子商务专业对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分别设置了“具有电子商务思维,商业诚信品质等专业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与体魄和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熟悉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站开发实践中自觉遵守”,“理解……网络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知识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与同行及社会大众就专业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好的文字撰写能力……,能够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敏锐发现、跟踪和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知识发展与行业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思维”等思政指标点。
4.4 搭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对思政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
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课程体系就是要在专业思政的大框架下统筹设计,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实践技能训练3个平台构成。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由提供思政课程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内容组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创新创业基础”“写作专题”等必修课程及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组成。该平台强调对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思维、企业家精神及文化素养的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平台由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等内容构成。专业必修课程从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技能、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拓展能力出发,设置了“专业导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及互联网运营能力综合训练”“互联网应用设计与开发能力综合训练”等课程;专业选修设置了“商业数据挖掘”“统计学”“客户关系管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营销职业素养与法律法规”等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电子商务企业家创业史、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思想、民族自信、职业操守、诚实品格、遵纪守法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包括“职业岗位综合实践”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职业岗位综合实践”课程又包含“微信编辑与公众号运营”“数据分析”“网店美工”“JavaScript”等。在实践课程中,有机融入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等思政元素,并通过真实岗位实践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促使其建立合理的行为规范等,“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诚信品格、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外设置(第二课堂)的课程与活动体系按照德智体美劳的要求进行搭建,是在专业课程体系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有教育意义的其他课程与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思想成长类课程及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及活动、体育类课程及活动、文艺类课程及活动、志愿公益类课程及活动,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5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建设
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作为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是其基本功。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可采用合适的教学法进行辅助,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4.6 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育人水平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知识、业务能力、文化底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课程思政的学习、挖掘、实践活动,可助力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支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比赛,培养本专业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可带动和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师。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也是自身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自身学识和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