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评述

夏、商、周三朝的递嬗,代表三个民族的移徙和发展。大体上说,夏人自西而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团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有时也被称并自称为“华”。

——张荫麟

商文化表现出物质生活的富庶,高度成熟的装饰艺术,明确的社会组织和祖先极度崇拜的神权政治。这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的文明,但其间不免含有残酷和黩武的因素。纵然如此,这文化也为后来周朝的孔子及学派所代表的人文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李济

商代社会由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贵族是商代的统治者,包括商王、王室宗族、官僚和诸侯邦伯等。商代社会结构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发达的宗族体系。各级宗族既是社会组织,也是政治实体,带有政权性质。

——张岂之

(一)战火连年,百姓痛苦;(二)社会阶级渐渐消失;(三)生计现象贫富不均;(四)政治黑暗,百姓愁怨。这四种现状,大约可以算得那个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的大概情形了。

——胡适

由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的过程,就是民族开始形成的过程,夏、商、周三个王朝相继兴替,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也促成夏人、商人、周人的融合。三族到西周时已融合为一体,具备了民族的基本特征。

——陈连开

周王朝开始走上衰败的道路,首先是统治者内部矛盾的加剧。到夷王时,“诸侯或不朝,相伐”,王室不能制;或有来朝,夷王也不敢坐受朝拜,他甚至要“下堂而见诸侯”。其次是民族矛盾的加剧。紧紧跟踪周人的西北诸游牧部落,到懿王时,以日益加强的攻势,向渭水中下游推进,成为周王朝的威胁。

——翦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