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你想一成不变,可这个世界一直再变,并且它不会因为你的停顿而停滞向前。大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要么在变化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
看看那些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是怎么说的:
微软的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一直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百度的李彦宏一再强调:“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别以为那都是企业家们的事情,事实上你的生活一样危险。在这个不断更新的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留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
赵云亭曾在一家企业担任行政总监,而如今只是一名待业者。在他成为公司的行政总监之前,他非常卖命地工作,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他在行政管理上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工作3年之后他被提拔为行政主管,5年之后他就升到了行政总监的位置上,成了全公司最年轻的高层管理人员。
然而升官以后,拿着高薪,开着会司配备的专车,住着会司购买的华宅,在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他的工作热情却一落千丈。他开始经常迟到,只为睡到自然醒;他也开始经常请假,只为给自己放个假;他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给助手去做。当朋友们劝他应该好好工作的时候,他却说:“不需要那么折腾了,坐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又不可能当上老总,何必把自己折腾得那么辛苦?”
这时的他俨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享乐上。就这样,他在行政总监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2年的时间,却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成绩,又有朋友提醒他:“应该上进一点了,没有业绩是很危险的。”
没想到,他却不以为然:“我是公司的功臣,公司离不了我,老板不会卸磨杀驴!”
的确,公司很多工作确实离不开他。然而,他的消极怠工最终还是让老板动了换人的念头。终于有一天,当他开着车像往日一样来到公司,优越感十足地迈着方步踱进办公室时,他看到了一份辞退通知书。赵云亭就这样被自己的不思进取淘汰掉了。
被辞退了,高薪没了,车子退了,华宅也收回了,这时的他不得不去租一间小得可怜的单间。
很多人都像上面这个人一样,自以为不可替代,其实,这个时代缺少很多东西,但独独不缺的就是人,所以,真的别顺从自己的那根懒筋。
人常说“知足是福”,的确,知足的人生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美好,会让我们知道什么东西才值得去珍惜;但不满足也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所以,人生要学会知足,但不要轻易满足。在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危机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危机感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人的危机感过于膨胀,的确会让人心力交悴,甚至在压力下走向崩溃。可是,如果我们假设一下没有危机感的情形,就会发现,假如危机感消失,那么大到国家小到个体,就都会进入一种自满无知的状态。这种满足感就像酒精一样,麻木了他们的感官,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使他们无法看到大局、长远目标,以及自身所面临的危机。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赵云亭,无论他曾经多么的出色,无论他曾为公司做出过多少贡献,从他自我满足、放弃进取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一切就都将变得消极被动。这时的他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他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只是当作任务来完成而已,不再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这时的他也最容易忽视竞争的存在,自以为已经在竞争中遥遥领先,那么就会像和乌龟赛跑的兔子一样,把自己的优点经营成一种笑话。相反,即使一个人能力并不出众,智慧也不超常,但只要他不安于现状,他愿意不断努力,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他依然能够获得成功。
所以说,人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适而具有危险性的现状之中,要适度地折腾折腾自己,使自己保持进取的斗志,保持人生开放的胆量。
记住,当你停下前进的脚步时,整个世界并没有和你一起停下,你周围的人仍在不停地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