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取决于你的想法,如果你能正视自我,并改变那些不良的思想,那么你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明代的时候,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叫袁了凡。年少时他曾在一个名叫慈云寺的寺庙里遇上了一位姓孔的老人。老人长须飘然,仙风道骨,长得超凡脱俗。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袁了凡就把老者请到了自己家中。
母亲说:“好好接待孔先生,让他给你算一算命,看灵不灵。”结果,孔先生算他以前的事情丝毫不差。孔先生告诉他:“你明年去考秀才,要经过好几次考试。先要经过县考,县考时,你考中第十四名;县上面有府,府考时,你考中第七十一名;府上面有省,省考时,你考中第九名。”第二年,他去参加考试,果然一点也没有错,孔先生算得很准。
于是,袁又让孔先生为他推算终身的命运。孔先生告诉他:“你某年应考第几名,某年可以廪生补缺,某年可以当贡生。当贡生后,某年又会去四川一个大县当县令,三年半后,便回到家乡。在53岁这一年的八月十日丑时,你将寿终正寝,可惜终身无子。”袁了凡将这一切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并且铭记在心。令人称奇的是,自第二年后每次考试的名次都与孔先生所算一致。
从此以后,袁了凡真的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命里没有的,怎么动脑筋、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用多想,也不用怎么努力,自然就会有。于是,他认命了,无求、无得、无失,一颗心古井无波。
一年,袁了凡回到南方,去朝廷所办的大学——南京的国子监游学。入学之前,他到南京栖霞山拜访了著名的云谷禅师。他与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对坐,三天三夜都没合眼,依然精神饱满,让云谷禅师暗暗称奇。
于是,云谷禅师问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和妄想。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有看到你有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呢?”
袁了凡回答道:“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20年前,有一位姓孔的先生早就算定了,我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都是注定的,还有什么好想的呢?想也没有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云谷禅师笑了笑,说道:“我还以为你是一位定力高深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袁了凡向云谷禅师请教:“此话怎讲呢?”
云谷禅师说:“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被注定呢?这是因为人有心、有妄想。人如果没有了心、没有了妄想,命运就不会被注定。你三天三夜不合眼,我以为你抛开了妄想,没想到你仍有妄想,这妄想就是——你什么都不想了。”
袁了凡问道:“既然如此,那么按照你的说法,难道命运可以改变吗?”
云谷禅师说道:“儒家经典《诗经》和《尚书》里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的确是至理名言。任何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想法决定的,人的幸福也全看自己怎样去追求。”
袁了凡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说:‘有所求,然后才能有所得。’其意思的确是指求在自己。但是,孟子的话是针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人的道德修养无疑可以通过自身的培养而获得,而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难道通过内在的修身养性也可以获得吗?”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说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理解对了一半,另一半你还不知道。其实,除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内心求得之外,任何一切也都可以求得。你难道没有听过六祖说的这样一句话吗?‘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意思就是说,任何成功和幸福都离不开人的方寸之心,一切追求最终是否成功,都取决于人的想法。要追求一切,首先就必须从追求心灵开始。所以,孟子说的求在自己,不仅仅指道德修养,功名富贵也是如此。道德修养是内在自身的,功名富贵是外在的,但这两者的获得都应该从内心入手,而不要舍弃内心,盲目地在外面去追求。从内心入手,内外的追求都可以得到。如果不反躬内省,只一味地向外追逐,那么,尽管你拼命努力,用尽了许多方法和手段,但这一切都是外在的,内心没有觉悟,你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最终毫无结果。所以,一个人从外面去追求功名富贵,往往会内外两者都失掉。”
袁了凡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豁然开朗。
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孔先生说你不能登科,没有儿子,这是根据你的天性而算定的,这是天作之孽,完全可以通过内心的努力去改变它。只要你扩充自己的德性,改变自己的思想,多做善事,多积阴德,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易经》是一部高深的著作,中心思想就是教人趋吉避凶。如果说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又何须去趋吉避凶呢?”
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他便改名了凡,其含义是自己了解了安身立命之说,立志不走凡夫俗子之路,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想法开始发生了变化,心态也随之转变。以前,他放纵自己的个性,言行随随便便,过一天算一天。而现在,他时刻警觉,不断反省检点自己的行为,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常常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注视着自己;遇到有人憎恨诽谤他,他也能安然容忍,内心相当平静,不像从前那样心浮气躁,一点点委屈都受不了;整日小心谨慎,不敢让自己的行为越雷池半步。
第二年,礼部进行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该考第三名,他却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卦开始不灵验了。秋天的大考,他又考中了举人。孔先生算他命里不会中举,而他居然考中了。
从这以后,袁了凡便对命运变通之说深信不疑,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自己:是否积善行德不勇敢?是否救人的时候常怀疑虑?是否自己的言论还有过失?是否清醒时能做到而醉后又放纵了自己?
之后,袁了凡更有了儿子,取名天启;不仅考中举人,而且还考取了进士;孔先生说他命里本应去四川当知县,他后来却在天津宝坻当了知县,最后官至尚宝司少卿;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53岁,他却一直活到74岁。
袁了凡的故事。证明了一个奇迹的出现,证明只要你改变想法,开始走一条新路,命运就会改变。
命运是与想法是相辅相成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做法,不同的做法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想法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选择不一样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命运。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言行和人生,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人。改变想法,才能改变你的命运。这个世界已不再是后知后觉者的天下,而是属于那些及时、恰当调整自己的想法以适应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