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公元前117年之大汉王朝(十一)

在宫廷的深宫大院中,权力的斗争如同暗流涌动,

汉武帝刘彻与太子刘据之间的父子矛盾,如同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朝中大臣们也因之分化为两派:

一派是以“用法大臣”为主的反太子派,

他们主张严刑峻法,对太子刘据的仁政持有异议;

另一派则是所谓的“宽厚长者”,他们支持太子,认为国家的治理应当以宽厚为本。

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这位曾是刘据坚强后盾的将军的离世,

使得太子在朝中的地位更加孤立无援。

刘彻对太子的不满和疏远,使得朝中的权力平衡开始倾斜。

到了公元前94年,刘彻的新宠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了皇子刘弗陵。

刘彻对此大为欣喜,他将赵婕妤的寝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

刘彻有意以刘弗陵取代刘据成为继承人。

这一信号如同烈火烹油,使得反太子派和亲太子派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陛下,赵婕妤生下皇子,实乃天大的喜事。”

一位反太子派的大臣在朝会上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尧母门的命名,更是预示着皇子刘弗陵非凡的命格。”

刘据听闻此事,心中五味杂陈,他找到刘彻,试图了解父亲的真正意图:

“父皇,儿臣听说赵婕妤的寝宫被命名为尧母门,不知父皇有何深意?”

刘彻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缓缓说道:

“据儿,你不必多心。朕只是觉得刘弗陵的出生颇为不凡,故以此命名。

你依旧是太子,朕的心意并未改变。”

然而,这样的回答并未能平息刘据心中的不安,朝中的斗争也并未因此而有所缓和。

终于,在公元前91年,这场斗争演变成了“巫蛊之祸”。

在这场灾难中,刘据兵败自杀,他的妻妾子女都遇害,

卫子夫也选择了自杀,卫氏家族随之被诛灭。

翌年,刘彻得知镇压刘据的丞相刘屈氂欲立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刘髆为储君,

愤怒之下,他处死了刘屈氂,

并诛杀了李广利以及已被刘据杀死的江充等人的家族,清洗了反太子派。

为了表达对太子的怀念,他建立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

“朕错了,朕真的错了。”

刘彻在思子宫中,对着太子的遗像,老泪纵横,

“朕不该让朝中的斗争牵连到你,朕的儿子。”

为太子伸冤的高寝郎田千秋因此获得了提拔,数月之内就超升至丞相。

然而,刘据唯一幸存的孙子,后来的汉宣帝刘询,仍被关押在长安狱中。

在负责治狱的丙吉的保护下,他得以平安成长,等待着命运的转机。

公元前89年春,汉武帝刘彻的心中充满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他决定亲自前往东莱寻求传说中的仙人。

然而,当他抵达东莱时,天空突然变得阴沉,

暴风骤雨接踵而至,海浪汹涌澎湃,船只无法出海。

刘彻无奈,只得在东莱停留了十余日,最终因天气恶劣而不得不返回。

在封泰山、禅石闾之后,刘彻召见了群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追悔。

他意识到了自己以往对求仙问道的执着是多么的虚妄和无益。

在朝会上,刘彻沉声说道:“朕以往追求仙道,如今想来,实在是过于执着。

方士们所言,多是虚妄之词,朕决定遣散方士,停止求仙。”

群臣听后,无不感到惊讶,但也为皇帝的觉悟感到欣慰。

一位老臣上前说道:“陛下英明,能够及时醒悟,实乃大汉之福。”

同年,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上书请求在轮台屯田,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张边疆。

然而,刘彻在深思熟虑后,下达了《轮台诏》,否决了这一提议。

他在诏书中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这标志着刘彻的政策开始转变,从对外扩张转向对内治理和民生的关怀。

从此以后,刘彻不再出兵征伐,他开始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生活。

为了表明与民休息之意,他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并在朝会上宣布:

“田卿家,朕封你为富民侯,希望你能够辅佐朕,让百姓富裕,国家安康。”

田千秋跪拜受封,感激涕零:“陛下隆恩,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同时,刘彻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

让他负责推广代田法和先进农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赵过领命后,向刘彻保证:

“陛下,臣定将不遗余力,推广良法,以期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刘彻的这一转变,使得汉朝的政策开始从军事扩张转向内政建设和经济发展,

这一决策对于汉朝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福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彻的晚年政策调整,虽然来得晚了一些,

但终究为汉朝的稳定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公元前88年,汉武帝刘彻的晚年,宫廷内部的斗争和外部的威胁达到了顶点。

江充余党的马通、马何罗等人因恐惧而密谋刺杀刘彻,企图在武帝的卧室行刺。

然而,这一阴谋被近侍官员金日磾及时发现,

并与霍光、上官桀合力粉碎了这一刺杀计划,保护了刘彻的安全。

此时的刘彻已近七十岁,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后事。

他的诸子中,齐王刘闳早逝,昌邑王刘髆因涉及刘屈氂之狱而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之外,

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则因违反法度而被疏远。

刘旦曾派使者请求入京宿卫,却被刘彻斩杀,以此示警。

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子刘弗陵成为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选。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刘彻采取了极端措施,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

随后,他精心安排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与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

确保自己身后政局能够平稳过渡。

刘彻对霍光的信任尤为深厚,他甚至让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

以此表明自己希望霍光能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

在刘彻的安排下,这四位大臣共同承担起辅佐幼主的重任,

而刘彻则在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病重时正式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不久后,刘彻驾崩,刘弗陵继位,

这四位辅政大臣开始共同执掌朝政,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