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二春争风

  • 窃国
  • 一只懒狗
  • 2709字
  • 2024-08-03 19:31:21

随即转身就走,准备通知下去。

“等等。”高迎风叫住罗汝才,皱着眉头在原地走来走去。

罗汝才有些摸不着头脑,道:“大王,可还有安排?”

高迎风点点头,反悔道:“那个……工户、农户改为二十税一,愿出丁者则出,不愿出者,也不必勉强,切不可造杀孽。”

兴许是同样出身农民阶级的高迎风良心发现,对这些农民、工田起了恻隐同情之心;也许是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农民被官府横征暴敛那痛苦的几年。反正在场众人谁也不知道高迎风反悔的原因,罗汝才也不例外,他颇为意外的看着高迎风,有些不敢相信这句话。

“大王,这……”

“就这样吧,去办!”高迎风不耐烦的摆摆手,催促罗汝才赶紧离开。

“遵命!”

一道道命令从高迎风口中轻飘飘发出,但高迎风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远远没到最严重的时候。

高迎风及大帐内的一众军官、属下仿佛已经看到,随着高迎风的命令被一层一层执行贯彻下去,哭声接连不断地在一个又一个小村子、城镇里响起,哭声震动原野;一个个男人被手下士兵从他们破旧低矮的泥方草棚里抓出来绑住双手双脚,牵成一条长线带走。

男人的妻子、母亲、孩子在身后哭号,抱住士兵的双腿乞求军爷不要带走他们的相公、儿子、父亲,但冷血的士兵无动于衷,她们被士兵粗暴的推开打散,敢于反抗的人都被杀死,倒在家门口的血泊里、地里,胸口或者脖间一个大洞,殷红尚有余温的鲜血从里面汩汩流出。

罪行严重的还要把首级枭下来,把脑袋挂在村口城头路边,以震慑刁民。

这一幕幕出现在高迎风脑海里,和他曾经经历的一切是那么相似,当初官府拉壮丁去前线打仗也是这样的场景;母亲就是因为怕自己死在鞑子刀下而不让官府带走自己,结果被官府的恶吏活活打死。

想到这些,高迎风心里居然有些苦楚,鼻子发酸,但他的心很快又硬了起来,跟块石头一样,心如玄铁。反正,如今大敌当前,自己不能让刁民资助官军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无论怎么样,本王会打到长乐宫,杀了狗皇帝,为你们报仇。现在,就把你们的命借给本王吧。

交代了事情,高迎风又亲自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作出了部署,随后宣布散会,独独留下了高信一一人在营中。

“吾儿,晋阳府的大军你可有把握?不如本王派你大哥去算了。”

“这……父王不必担心,如不胜,孩儿提头来见!”

“说这些个丧气的话作甚?为父老了……王位以后还得你们这这几兄弟来坐。”

“父王春秋鼎盛……”

“不,为父总要死的,你那几个哥哥又不成器,唉……说实在的,为父最看好的就是你……”高信一吓了一跳,心中一颤,以为父王在试探自己,急忙跪在地上,叩首道:“父王虎父生虎子,诸位哥哥都是人中龙虎!”

高迎风对高信一的表现非常满意,收起心神后的他有些疲惫道:“那何谋全虽然是个未辨椒麦的黄口小儿,但麾下都是五边最能打的官军精锐,此去切不可轻敌。”

“孩儿明白!”

……

“什么?”

正在帐外阴暗角落偷听的高进听到高迎风后面这几句话,如中晴天霹雳,愣在了原地。父王这些日子总是把重要的军务安排给高信一,难道真如他们所说,是为了给他镀金吗?

高进有些想不通,他高信一跟你毫无血缘关系,我才是你的亲儿子!被气愤冲昏头脑地高进听不下去了,转身就走,怒气冲冲地回了自己营中。

帐内还在交谈,气氛十分愉快,今天的高迎风兴致盎然,一直跟高信一说到了亥时,才意兴阑珊让高信一离去。

……

凭什么?回到自己营中的高进大怒,把帐内的案几、桌椅砸得稀烂,身边的心腹随从急忙献上茶水劝慰。结果高进一把将茶水砸在桌上,抡起蒲扇般的巴掌照着自己脸上就是两个耳光,打得嘴里咳血,着魔似的反复怒吼道:“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凭什么啊?”

“李!信!一!”高进怨毒的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抽出腰刀不住的往地上砍,直到没了力气,一屁股坐在泥地上。耷拉着脑袋,气喘如牛,宛如丢了魂一样。

郦郡东面二十里处,黄温大营。

这次两家的联合军事行动虽说谋划已久,但黄温并未亲自到场一线,而是委派了两名心腹率兵七万与高迎风合作。但不知何故,黄温临时起意,亲率十一万精锐于昨日抵挡武定,军城东。

相比于高迎风,黄温此人的故事非常复杂:读过书,甚至还考中了举人,但朝廷一般不会直接委任举人为官,只能候补。如果进士都上岗了都还缺人的话,才会考虑前期的举人。可惜黄温运气也很不好,不仅连续两次京考举进士被顶替名次,而且候补七年无职,本来是有职位安排给他的,但是上面示意给点银子……

年少气盛、正直不阿的黄温哪里肯?破口大骂后离去,于是属于他的官位就被别的正在候补的举人买走了,心灰意冷的黄温痛定思痛,知道了有钱才是爷!于是后面就依靠着家财做起了掉脑袋的贩私盐生意。

更倒霉的是,生意没做几年就翻了车。一家老小被官府抓了个干净,黄温本人及手下庞大的私盐集团被徽州的铁鹰卫士连根拔起,一锅端了,集体被押送京师待审;三司会审后,大理寺认定,黄温以举子身份触犯国法属于知法犯法。贩卖私盐,且数目特别巨大,判其斩首,当年秋后处决。

这个时候,黄温的运气又好了起来,他曾经在江湖上认识的伙计朋友在京师劫了刑部的法场,众目睽睽下将他救走;此时,已经在鬼门关前、鬼头刀下走了一遭的黄温感慨着劫后余生,为自己庆幸,庆幸之余,心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终于明白,这吃人的世道,有钱也难当爷,有兵有权才是爷!既然举世皆浊,那我黄温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自己来治国平天下。于是扯旗造反,从此走上了一条只有他明白的救国救民之道。只是,在这条路上,他异常孤独。

后面,他席卷徽州、云州两州,尝到了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感觉,他渐渐喜欢上了一声令下万物灰飞烟灭的快感;特别是在宣武,他率军打败了开国九王之一——云氏门阀,屠了云氏近十万族人,当他看到高贵的云氏后人在他面前一个一个被吊死,听到云氏女人被拖去当营妓时的苦苦哀求,黄温这时就觉得,你们也知道害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黄温发出了灵魂的质问,这天下凭什么就是你刘家的,整个天下被你们这些王侯将相分了。老百姓水深火热,在生死线边缘反复挣扎,你们呢,莺歌燕舞,不知东南西北;后来,黄温发下宏愿,杀尽天下狗官恶吏为富不仁,均田免粮,创造一个大同社会。

话归原题,此时的黄温坐在椅子上,比起高迎风的喜怒无常、嗜杀残暴,他则显得内敛稳重,悲喜不露。

在他左手边,坐着李小过,是他手下头号重将,出身官军。云庄惨案后,自知无法免责的他率着五千余人东奔西逃,四处流窜,躲避朝廷的追捕,兼并几伙土匪后渐渐的发展到了一万余人。当然,数量如此庞大、不受朝廷控制的叛军武装自然也进入了各地驻军的视线,并引起了注意。

随后朝廷下诏讨伐,在各路官军联合围剿下,走投无路的李小过投靠了黄温,立下了不少战功,加之出身官军,性格又能言善辩,计谋百出,得到了黄温的重视,位置蹿得飞快;从一介降将变身为黄贼乱军的二号首领,仅仅只是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