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杀人者——懿也

  • 窃国
  • 一只懒狗
  • 2072字
  • 2024-08-03 19:31:21

铁鹰卫士再综合之前所得情报和消息,彻底证实杀害临云宗七十五名弟子、一位长老的凶手是云懿。

临云宗与通州侯云懿无冤无仇,从未有过交集,因此并不是仇杀。

根据当时的命案现场,刑部判断,当时临云宗弟子应该是在附近做什么事或是路过,然后与通州侯发生了冲突,通州侯盛怒之下,一举杀害了七十六人泄愤。

“各部堂都上了折子,说这件事如果朝廷处置不妥的话,极有可能引发武林与朝廷的大规模冲突,故而要缉拿云懿归案,明正典刑,平息众怒,安抚百姓。”

被杀的武林人士,而且一死就是七十多个,杀人者是朝廷的通州侯,这的确让刘玄难办了。

何谋全并未急着答话,而是问道:“皇上以为呢?”

“朕当然不想,但大悲古寺、天一剑门、朝日观、小庄观、六华山、元极寺、碧云湖等武林当世大派都向兵部来了信,十几个门派的掌门就像串通好了的一样,信中内容差不多,言辞之间颇有对朝廷兴师问罪之意。”

武林门派,讲究的就是同气连枝,说白了,报团取暖。

他们虽然不知道命案发生的具体原因,但在他们看来,今天通州侯能不明所以杀了临云宗几十个弟子,明天可能就有另一名高官灭了另一个门派。

如果丈人山案他们不发声,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谁来发声?朝廷向来喜欢仗势欺人,这次如果退让,是不是让朝廷以为武林软弱可欺?

单个门派确实抗衡不了朝廷,但天下武林联合呢?联合的话,真有分庭抗礼之势,毕竟现在朝廷的重心都放在蛮人身上的。

其实在查到凶手是通州侯以后,办案的几个衙门都准备就此打住,就当什么都没发生,难道还真让朝廷的通州侯去给一群武林逆贼偿命?

但很可惜,武林一直都知道,所以才会联合向朝廷施压,至于怎么知道的,当然是因为周延益就是临云宗的幕后掌舵人。

但这个消息,刘玄和何谋全都不知道,整个天下,也没几个人知道。

周延益巴不得何谋全死,自然要想方设法除掉何谋全身边的羽翼,所以这次上折子的大臣当中,也有不少周延益的党羽。

听到这个消息,何谋全心中只有一个疑问,她为什么要杀那些人?难道真如刑部所说,是泄愤之举?

慈宁观的那个夜晚,是两人第一次决裂。

为了周沐沐,何谋全答应慈宁观道正,上山面壁思过三年,这个行为伤害到了她,所以她走了。当时何谋全追出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她的身影,但是却在山涧间听到了她凄厉的哭声。

一阵阵悲痛的哭声回荡在山间,让当时的何谋全几欲落泪。有一个爱你的人并不容易,你怎能如此伤她的心。

如此想来,也许临云宗弟子的死真的是她的泄愤之举。

云懿很善良,但不代表不会杀人。

孤身从云庄突围而出,逃出正在屠城的宣武,晋阳城下一剑枭首尹籍,击败周沐沐,武定大战中,斩流寇各级将领达二十位,手下流寇亡魂估计也有上千之巨……

林林总总加起来,她亲手所杀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杀几个武林人士,恐怕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这件事,皇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臣不便说话。”

自己和云懿和关系,很多人都知道,为了避嫌,何谋全现在只能这样做,再说了,以她的武功,只要她不主动露面,应该也没人抓得住她。

“朕的意思是,该下诏通缉就通缉,只不过做做样子堵住那些武林门派的嘴就行了。”

凶手,朝廷给你们面子,下令通缉了,但抓不抓得到,我们无法保证,你们总不能强迫我们限期将其捉拿归案吧?

要真敢,那就是给脸不要脸,朕不介意让铁鹰卫士跟你们好好交流一下。

一提起云懿,何谋全就会想起慈宁观的那个夜晚,一想起那个夜晚,何谋全的心就隐隐作痛。

离人怎挽?如今也只能让繁忙的工作把自己的生活堆满,疲惫了就不会想了。

“臣没意见。”

“行,那朕就批复刑部,允许他们通缉,朕也会告诉刑部和陈长廷,做做样子就行了。”

“皇上圣明。”

“行,那朕先走了,改天再来。”

“恭送皇上。”

九月十五日,京师西城区跑马巷。

何谋全头戴乌纱帽,一身官服,佩剑腰带齐全,穿着极为正式,正快步往巷里走去。

巷外的道路上,各式轿子、马车也停了一路,不是李府就是张府,都是京城有钱人家的车马,跑马巷外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向来车马稀疏的跑马巷突然热闹了起来,是因为今天是朝廷第一武官学校开学的日子。

经何谋全和刘玄的周密部署,武官学校最终落址西城跑马巷,占地面积一百六十亩,拟定校名为天策武官学校,天子下诏策立的,故而天策。

作为当今天子钦点成立、本朝少保全程参建的官立学校,天策学校的定位也明确下来了,一是为神策军培养将领,二是为朝廷选拔优秀武将,合起来说,就是为朝廷培养带兵打仗的人才。

接到刘玄诏书以后,工部的人一度觉得十分头大,修建一座官学耗费甚巨,朝廷现在有钱吗?但刘玄大手一挥,你们好好建,银子管够。

得到这个指示,工部的人自然乐开了花,这座学校修完,应该还能捞点油水。

一百九十多名木匠,二百余名泥瓦匠,各式工匠、民夫一千余人昼夜不停,紧赶慢赶,终于在昨天晚上将学校完工。

竣工以后,刘玄迫不及待,将今天定为开学的日子。

根据何谋全的建议,天策军校暂定第一批招生数目为三百人,太少不够用,太多的话教学质量又要下滑,对此,刘玄欣然准奏。

军校的正门看起来很低调,不过该有的红砖绿瓦还是有的。

左右两边有一对楹联,左是“贪生怕死勿入此门”,右是“升官发财请往别处”,上书“天策军校”四个大字,由本朝少保何谋全亲笔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