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策军校的校长来头也通天,是当今天子亲自担任。
今天是天策军校创办的第一天,也是第一批学子的开学典礼,为此,大汉天子亲自驾临,据说是要发表讲话。
刘玄早已经在各级官员及铁鹰卫士、宦官的簇拥下入内了,何谋全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因此行色匆匆。
等进去一看,大家都已经就座了。
第一批招生数目以三百人为上限,但目前看来,并没有满员,何谋全数了一下,只有一百六十七人。
创办之初,生源不足,也在何谋全预料之中。
这一百六十七名学子,七成都是各统兵官、总兵、副总兵、副将、督师等将领的子侄,也有一些来自寒门的士子,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世家的公子。
至于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只有两个,读书人跑去跟丘八为伍,必遭耻笑,想来这两人也顶着很大的压力。
武将的子侄占了大半,这并不是何谋全的本意,按照设想,这座学校的主要生源是神策军中表现优秀者,这样可以给新军士兵除军功以外又一个晋升阶梯。
但是现在新军刚刚开训,等遴选出优良子弟,怎么着也得三五个月,最不济也得等集训结束。可在此之间,军校也不能空着,所以让这些武将的后人来读书倒也不错。
而且这么做对刘玄十分有利,一是可以笼络那些将领的人心,你子侄是天子门生,难道不是恩赐?如今这个局势,刘玄还离不开他们,故而要多加安抚。
二者,这些年轻人也可以充当他们父亲叔伯在京城的人质,他们的老子想干点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也得掂量三分。
另外,何谋全还去了杜至焕家,向杜至焕遗孀表示,想把你的两个儿子接到天策军校来,杜至焕的两个儿子读书并不好,科举是没指望的,因此,杜家老夫人做主,同意将两个孙子送来。
这两个少年,何谋全之前是见过的,大的叫杜文升,二十二岁,小的叫杜文有,十七岁,能到这里读书,将来还机会领兵打仗,兄弟俩都很开心。
其父杜至焕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可谓悲壮,他给两个儿子取名“文升、文有”,分明是希望他们能读书做官,而不是上阵打仗。
杜文升、杜文有来了军校,如果能顺利毕业,在军中谋个一官半职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这也意味着这两兄弟迟早要上战场。
自己这样做,违背了杜至焕的初衷,合适吗?
台上上首位置,头戴翼善冠身着红色龙袍的皇帝正在对新生讲话,刘玄语调沉稳,如黄钟,似大吕,听起来极富感染力。
他侃侃而谈,先谈到了西鞑窃居长安,然后聊起了五边云晋的匪患,又说到了南边悖逆称王的李、田二贼,提起这两个家伙,刘玄又提起了很多阳奉阴违、抗旨不遵的地方将领,最后跟新生讲到了雪原蛮族。
在这一次的谈话,刘玄第一次公之于众的表明了心意,当今天子将雪原蛮族定义为朝廷第一大敌,并直言道,雪原蛮族人是必须彻底铲除的仇敌。
讲话最后,刘玄表示,希望你们勤耕苦读,用心学习,有朝一日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报效朝廷,精忠为国,既能成为朝廷的刀剑,也能作为百姓的靠山、盾牌。
讲话结束以后,刘玄在新生的欢送中离开学校回了宫,何谋全留了下来,因为军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
军校教习内容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兵法理论技术学习,如看地图、绘制地图、勘探地形、行军驻军要素、对敌策略等等,一共分为八个科目;二是实践,如刀枪剑戟、弓马车牛的使用,以及阵法演练、人马队列展开等等,共分为六个科目。
何谋全还别出心裁的搞了第三类——文化学习,当兵的被人骂做丘八,不就是因为没文化,么?在何谋全看来,识字读书也很重要,故而开设了国文、国史、国政、国礼等五个科目。
军校讲官人员方面,有来自兵部、吏部、将作监、军器监、御马监、翰林院等各个机构的文官、宦官、学士,还有来自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的将领,除此以外,还有铁鹰卫士那边的佥事、秉笔,五城兵马司的将领等等。
总之,分布极广,都是刘玄和何谋全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是有真才实学的。
值得一提的是,何谋全还有幸邀请到了皇族的人担任讲官,不是别人,正是名动北国的临江公主刘疑。
刘疑,封地临江,公主亲王正一品,在天宪帝的众多子女中排行第七,紫薇宫华夫人所生,自小便极得天宪帝喜欢。
长大后,才貌双绝,是皇室中最具才华的女子。
琴棋书画、穿针引线自是不必多说,据说其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读了很多书,而且在几年后,都能回忆起书中某页某段说了什么。
武功方面,中成还是大成,具体所修什么武学,何谋全不清楚,关于她的消息太少了。
除此以外,在传闻中,她还是摘星楼的主人,摘星楼是最近这些年才渐渐出名的,专门搜罗江湖奇闻异谈、人物志传或是其他情报,然后转手。
凡有求,基本有应。给药出方,寻人搜尸,打恶维权,私设公堂,救人杀人,什么都干,具体交易的内容多了去了,谁也说不清摘星楼具体业务有多广。
何谋全综合了一下,大约能概括出这摘星楼的性质,应该是情报中转站、私人侦探所和刺客联盟的结合体。
那么刘疑这个人也很耐人寻味了,是皇族公主,也是名动北国的美人,既是情报贩子,又是民间主持公道的高悬明镜,同时还是杀人不眨眼的刺客,还特么是古道热肠的侠客。
另外,她还通晓药医,行医时以斗笠流苏示人,若遇人问名号,则自称无名氏,救了不少无药可救的病人,是个妙手回春的名医,无名氏的大名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杏林,都广为流传。
根据刘玄的透露,她还喜好游历天下,至今已经走遍了大汉天下八成以上的地方,有《南国郡县见闻》、《柳新亭笔记》、《雪原杂记》、《中州手札》、《汤汤湟水》等十余本著作。
除去以上所有,她还懂佛道之学,天宪帝生前好炼丹修仙,道士的挑选、丹药药材的甄别,她也多有参与,甚至还有人说她会炼丹。
另外,她也会作词写诗,几次宫廷宴会上,她都展现了当场作诗成文的本事,琴棋书画?弹琴作曲?女红针线?这对她来说,根本不是事。
什么叫伪装者?这就是。在何谋全心中,刘疑就是全才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