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与朝廷谈和

  • 窃国
  • 一只懒狗
  • 2013字
  • 2025-03-28 20:28:19

杨敬没想到李佑还有这层顾虑,一旦朝廷攻占信野,孙飞乾在失势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挥师北上夺取夏州,毕竟李佑实力弱小,很好欺负。

丢了夏州,李佑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即使能侥幸从孙飞乾手里逃掉,朝廷也不会放过他。

刺史出镇一方,代天牧民,守土有责,一旦丧师失地,是断断不会有好下场的。

去年鞑子入关,西州全境沦丧,十余万西州军丧失殆尽,文武官员战死被俘数百,天子胞弟秦王被俘,西州刺史高阶被宦官陈洪抓回京师问罪。

西州事变,朝廷损失惨重,刘玄震怒,欲以极刑处死高阶。

消息传开,与高阶交好的文武纷纷上表奏谏,请免高阶死罪,帝师邱秉真、兵部尚书齐晋、元老杜黄裳、临江公主、何谋全等人也为高阶求情,但刘玄不为所动。

后,太后亲自出面为高阶求情,刘玄这才免了高阶死罪,但将其关入了永暗之牢。

去年末,晋州刺史朱茂贞率兵出击黄温,于下阴关战败,然后就被铁鹰卫士带回了京城,三司判其死罪,来年秋后处斩,现囚于京城刑部天牢。

北方雪原蛮族破关,被清算处死的文官武将更是达二十一人。

这么多血淋淋的先例在前,故而李佑十分清楚自己丢了夏州的下场,不死也得脱层皮。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李佑最终选择拒绝了杨敬的要求。

杨敬破口大骂,愤然离席。

杨老头虽然是刘玄的特使,但刘玄并没有授予他专断独行之权,对于军政机要,杨敬无权干涉,至于调兵遣将,指挥一州刺史,就更不行了,所以一开始才是建议的口吻,而非命令。

李佑确实不想干,他也没辙。

但李佑的确接到了刘玄命其协助进攻信野的圣旨,只是没有告诉杨敬。

翌日一早,杨敬、刘仙之与长孙启率人马继续往东北而去,踏上了回临江的行程。

杨敬一行走后,李佑大军停在了香山寺脚下,驻军不前,但他也没回夏州,作观察之举,待信野一战分出胜负,他才会根据形势采取行动。

三月十二日,孙盈盈大军抵达陆庄。

陆庄属山全县,山全归信野府,距信野城已不足五十里。

孙盈盈不知敌情如何,谨慎起见,为保大军安全,便在陆庄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她几乎是完全放弃了相城,只是留下了五百精兵,以防止相城当地官员在危难之时反叛曾州。

抵达陆庄后,孙盈盈立即放出了数十队马哨,命他们前往信野城侦查敌情,大军扎营后,孙盈盈召开众将商讨军事。

孙盈盈道:“皇帝遣晗王刘道之将兵来攻,今刘道之陈兵信野城下,诸位以为应如何破敌?”

戚光宗首先打破了沉默,但却不是说的破敌之策。

戚光宗长身而起,环视众人道:“月余前,小松关发来急报,说雪原蛮族秘密增兵边境,意图借曾州以威临江,并策应通州方向的蛮兵,相公得报便增兵小松关,严防蛮族突关。”

众人隐觉不妙,牙军将领张威冷声道:“朝廷大军当前,戚将军不思破敌,反倒谈起了边关战事,敢问戚将军何意?”

话音落地,众将领也望向了戚光宗。

戚光宗面向孙盈盈,拱手沉声道:“值此雪原蛮族窥伺曾州之际,末将以为不可与朝廷大开战端,若蛮族趁曾州与朝廷相斗之机从曾州破关而入汉地,在座各位就都成了千秋罪人。”

“一旦边关失守,蛮族趁虚而入,荼毒曾州十三郡父老,诸位必遭天下人唾弃,曾州与朝廷交战也有违礼制,实属以下犯上,恐怕二小姐也会遭到各州文武声讨。”

“朝廷之所以兴兵来讨,是因为痛恨相公,而今相公已故,朝廷无再战之必要,末将以为,二小姐应与晗王和谈,只要付出一些代价,朝廷必然退兵。”

孙辅国去世后,戚光宗就觉得曾州不是朝廷的对手了,所以心里一直反对与朝廷交战,而今见战事将开,便借蛮族威胁向孙盈盈施压,想让其与朝廷和谈。

戚光宗的声音在军账内回荡着,坐在主位的孙盈盈脸色阴沉。

张威见状,便喝止道:“戚将军,你以为和谈就那么好谈么,刘道之已经兵临信野城下了,朝廷为什么要退兵?一鼓作气拿下信野,收复曾州十三郡,这对朝廷是最好的,否则朝廷为何出兵?不拿下曾州,刘道之大军的军马钱粮靡耗岂不是白费了?”

“再说了,刘道之有和谈的权力么?谈不谈的成得看皇帝!”

“临江朝廷所辖不过数州之地,财政十分困难,重新将曾州十三郡收归治下,能极大填补国库,那狗皇帝派兵来讨,名为伐罪,实则是想收复曾州十三郡以聚利,戚将军以为和谈可行,不过是痴人说梦,一厢情愿罢了!”

张威一席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众将领都深以为然。

戚光宗却道:“相公乃先帝钦点的曾州刺史,镇守曾州十一年,虽与朝廷文武不和,却未与朝廷交兵,今二小姐若与刘道之交战,即是谋逆大罪,到那时,不但百姓要唾弃咱们,天下有识之士也要骂咱们一声乱臣贼子。”

戚光宗这话的意思有几层。

相公乃先帝钦点的曾州刺史,这是点明了孙辅国刺史之位的法统,承认了孙辅国的地位,但孙飞乾的刺史之位却是自封的,名不正言不顺。

第二句虽与朝廷文武不和却未与朝廷交兵,暗示的是孙辅国虽然嚣张跋扈,但朝中一直有人,所以不至于跟朝廷打起来,相公只是一直被御史攻讦,不至于被满朝文武视为反贼。

但二小姐若是与刘道之大军打起来,岂不是自己坐实了反贼的名号?

能参与今晚军事会议的人,都不是傻子,能明白戚光宗的话,说实在,在座的大家伙儿,哪个想背上反贼的名号?哪个想被人戳脊梁骨?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