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信野大战(二)

  • 窃国
  • 一只懒狗
  • 2005字
  • 2025-03-28 20:28:21

既包括对忠君思想的深层次巩固,也包括对武功谋略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刘玄将这九人下放历练,也是想在将来对其委以重任。

这九个人过关后,天策军校的第一批学子中又过二十余人陆续通过考校,当然,这二十多人也各有去处。

朝中明白人已经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年轻的少年郎将是朝廷的强力支柱,也将是皇帝最信任的将军,不过眼下还需要多多的历练。

而这也正是戴呈敏能站在这里指挥战斗的原因。

刘道之明白刘玄的心思,故而在战略上,他完全遵守刘玄和朝廷的意思,在具体的战术上以自己为主,在实际的战斗中,则放权给这几个出身神策军、从天策军校毕业的少年。

当然,许成良、王有石、戴呈敏这三个少年郎也没让刘道之失望,这三个人的确能把军校所学用到实际战斗中,特别是许成良。

刘道之隐隐觉得,这小子可能会是下一个何谋全。

说回原题。

在辕门处杀贼军杀了个痛快的戴呈敏十分得意,为了彻底断绝贼军杀入营中的想法,戴呈敏又让士兵将所部仅有的五张床弩机抬了上来,然后指挥士兵将五张床弩机安放在辕门正中。

“来人,上大弩!”

望着正冲击辕门的杨守亮军,戴呈敏恶狠狠的说道。

虽然弓弩手已经杀了不少贼兵,但戴呈敏却不满足,他的手正痒痒,当然得狠狠杀这些逆贼来止痒,最好是杀到这些逆贼鬼哭狼嚎,杀到这些大逆不道的叛贼心胆俱裂!

“哼,谁敢与皇上为敌,谁敢与朝廷作对,谁就是老子的生死仇人!”

戴呈敏冷哼一声,如是说道。

奉刘道之军令前来观战的张彻听到这话,面色煞白,身体不由自主的发抖,不敢说一句话。

刘道之派张彻来观看戴呈敏作战,当然是想借戴呈敏来震慑张彻。

戴呈敏没有许成良的温和多谋,亦不如王有石的狡猾善变,独以残忍心狠闻名军中,是三个天策学子中最凶残的一个。

参与幽玄州战事的时候,就敢以一队的兵力火拼二百余名水匪,攻打黑山水寨的时候,又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处决五十余名俘虏。

刘疑对大泽湖水匪毫无怜悯之心,打的就是斩草除根的主意,因此在得到戴呈敏杀俘的报告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称赞戴呈敏果决。

大总管默认,戴呈敏就更放肆了。

刘道之进兵信野的途中,先后击溃了周先童派出的八支阻击队伍,第二次战斗中,戴呈敏奉刘道之命令,领兵两千在一处山谷伏击对方的左路人马。

两军对垒后,对方不敌,那名将领便率军投降,结果怎么着,结果是戴呈敏将七百降兵全给屠了,一个没放过,对方的统兵将领更是被戴呈敏绑在马后面活活拖死。

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戴呈敏统领的两千神策军士兵看到这个场景,无不心惊胆战。

戴呈敏回营后,遭到了刘道之的严厉训斥,戴呈敏不服气,争辩道:“在军校学子之时,公主时常教导,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今朝廷兵临曾州,孙军不但不归降朝廷,反而兴兵抵抗,实属死有余辜!难道还留着消耗军粮么?”

“当今之时,时局动荡,战乱不断,乱世用重典,就该以杀止杀,杀到乱臣贼子害怕!”

刘道怒而反问:“这都是谁教你的?”

戴呈敏面露得意,非常自豪的回道:“公主上课曾说,国家承平之时,朝廷当轻徭薄赋,仁以待人,社稷将危时,就该用重典、下猛药;四海八荒之内,凡为朝廷治下,敢有拥兵作乱、阴阳行事对抗敷衍朝廷者,都罪该万死。”

刘道之无语凝噎,已然明白这家伙被妹妹教成了皇帝的看门恶狗。

这些少年三观未定,经军校强力的思想教育,忠君忠朝廷的思想比谁都高,刘疑担任教务司司长以来,也是高度重视思想教育,何况天策军校还是何谋全在负责政治工作……

戴呈敏杀俘事件,最终以戴呈敏被打四十军棍而告终。

神策军乃天子亲军,由刘玄直接统属,神策军军官即使犯错,生死也是刘玄说了算,战时统帅对他们只有临时处罚撤换权,而没有刑杀的权力。

本就凶名在外的戴呈敏在经这次杀俘事件后,名声再次响动全军,就连萧圣良也都听说神策军中有个残暴的戴呈敏,年纪轻轻,不过十九岁,杀起来人却是丝毫不手软。

当时萧圣良就对麾下甲乙掌班卫宁、吕政二人说道:“此人心狠手辣,有铁鹰之象,日后必为朝廷心腹爪牙。”

刘道之厌恶戴呈敏,但临到打仗时,还是不得不用戴呈敏。

这家伙虽然残暴好杀,打仗却是一把好手,不但身先士卒,而且镇定稳重,有此子在,局势即使再艰难,他部下十卒的军心都不会动乱。

于是就这样,刘道之将恶狗戴呈敏放了出来,命其防守辕门。

张彻初降,虽然表现得很忠心,但周先童现在派兵来偷营,双方近在咫尺,刘道之考虑到张彻会趁乱反水,便让张彻去辕门处去观看戴呈敏作战,想借戴呈敏震慑张彻。

当然,刘道之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失去兵权的张彻在看到戴呈敏的凶残之相后,惊惧不已,在听到戴呈敏那句“谁敢与皇上为敌,谁敢与朝廷作对,谁就是老子的生死仇人”后,更是吓得六神无主,生怕面前这少年将捏造把柄把自己弄死。

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戴呈敏要是看张彻不顺眼,大可以一刀将张彻杀了,事后刘道之问起,他完全也能随便找个借口敷衍了事。

比如:“张彻欲与贼军里应外合,迎接营外贼军入营,末将先行将其除掉,以安军心。”

这就是个很好的借口,谁也反驳不了,刘道之即使怀疑,也只能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