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贾逵谏言

浓雾如纱,笼罩着刚刚经历血战的战场。刘协勒马立于土丘之上,冷风裹挟着血腥味扑面而来,让他不自觉地攥紧了缰绳。

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却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压抑着内心的波澜。

“陛下!”太尉杨彪激动得胡须颤抖,声音都在发颤,“西凉军败了!苍天佑我大汉啊!”

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臣眼中闪烁着泪光,多日来的屈辱似乎在这一刻终于得以洗刷。

刘协没有立即回应。他透过浓雾望向远处,大营内火光冲天,西凉军溃败时的惨叫声隐约可闻。

清秀的脸庞在火光照映下显得格外沉静,唯有那双与年龄不相符的眼睛,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宗正刘艾同样难掩喜色,正欲开口祝贺,却在瞥见天子神色时怔住了。

这位少年天子没有预料中的欣喜若狂,反而异常镇定。

议郎董昭敏锐地察觉到了天子的变化,心中暗叹。短短数月前,这个少年天子还被李傕、郭汜玩弄于股掌之间,如今却已能在胜利面前保持如此冷静。

他上前一步,谨慎进言:“陛下,西凉军败局已定,当务之急是下旨劝降。这些西凉士卒个个骁勇,若负隅顽抗只会徒增伤亡。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绝不能让李傕、郭汜逃回关中,否则定会后患无穷。”

刘协眼中的兴奋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冷静的锋芒。他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充满威严:“公仁所言极是。西凉军不足为惧,李傕、郭汜才是祸首。”

他转头对徐晃下令,语气不容置疑:“此事交由你去办。另外……”略一沉吟,“骁果军虽新编不久,但眼下大局已定,正好借机磨合。你率他们出击吧。”

徐晃早已按捺不住,但无天子诏令他根本不敢轻动,此时闻言立即抱拳:“诺!臣领旨!”

不多时,徐晃率领六千余骁果军越阵而出,如风卷残云般冲入战场。

仅在一个时辰后,战场的喧嚣渐渐平息,连浓雾也开始消散。

刘协在羽林、虎贲的护卫下,率领群臣缓缓进入大营。所过之处,将士们纷纷跪拜,眼中满是敬畏。

这已不仅仅是对皇权的敬畏,更是对这位少年天子本人的敬重。

骁果校尉徐晃、安集将军董承、河内太守张杨和匈奴右贤王去卑快步前来迎接。

刘协在马上虚扶一下,视眼前的修罗战场于不顾,他已经渐渐适应了这残酷的现实。随即沉声问道:“伤亡如何?”

几人对视一眼,都是难掩眼中的兴奋,董承率先咧嘴禀道:“陛下,我军趁乱突袭,所以伤亡不大,还请陛下宽心!”

“那就好。”刘协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些,“西凉军情况如何?”

徐晃上前一步:“回陛下,西凉军过半皆已归降,至于具体情况臣等还未做出统计!”

刘协点点头,最关心的问题终于问出口:“李傕、郭汜可曾擒获?”

张杨、去卑和董承沉默不语,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徐晃面露愧色,单膝跪地:“臣等无能……二人趁乱逃脱,虽全力搜索,仍未能寻到李、郭二人踪迹!”

张杨、董承和去卑见状,再瞧了一下天子的脸色,连忙跪地请罪。李傕和郭汜逃脱的后果,他们不是不知。

刘协面色凝重,冷冷地看着跪地的将领们,却没有立即发作。董昭察言观色,连忙劝解:“陛下,大雾弥漫,李傕和郭汜等人必是借机从河面遁走。此时恐怕......”

刘协默然,他心里早有准备,李傕和郭汜如此枭雄,怎么会轻易被俘!只要局势不利,他们定是率先逃跑。

他挥了一下马鞭,淡淡道:“起来吧,此番大胜西凉军,朕只论功劳!”

徐晃几人心中稍松,纷纷起立退至一旁,却不敢有丝毫松懈。接连击败白波、西凉二军后,这位少年天子已无人敢小觑!

“不过也不能就此放过,李傕和郭汜有没有跑掉,待大雾散去还要严密搜查!“刘协望向前方,补充道:“速派人前往南岸,若高硕已经控制住大营,速接回那些被俘的朝臣吧!”

说完正要离开,他又想起什么似的勒住马缰:“再派斥候往安邑方向探查,看河东是否有人来接应。”

“诺!”徐晃躬身领命。

………

河东郡安邑的郡衙内,气氛同样紧张。

虎贲中郎将王越奉天子诏前往河东,他骑快马一日之后就抵达了安邑。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虽须发皆白,但双目炯炯有神,腰板挺直如松,浑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对于天使的到来,河东太守王邑倒是很热情,只是在王越说明来意并拿出天子诏书后,他却是踌躇了起来。

郡衙正堂内,王邑看完诏书一时是沉默不语。良久,他轻轻合上诏书,面露难色。

“天子旨意在下已然知晓,在下身为河东太守理应为朝廷、为天子分忧!”

话锋一转,他叹道:“只是如今河东局势复杂,许多事情并非在下一人能做决定。还请天使稍待,容在下与属下商议......”

王越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凌厉:“还请王使君早做决定,老夫还得赶紧回去复命。”

稍后,他冷哼一声,加重了语气:“不过,老夫提醒一下,河东乃大汉疆土,天子要来,无人可以阻挡!”

说完,他猛一抱拳,转身就走。

王邑望着王越离去的背影,面色阴晴不定。他站在堂内沉思良久,突然朝外吩咐:“速去请五官掾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五官掾贾逵得到传唤后,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来。

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面容清秀,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智慧。

他一入正堂,便见王邑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五官掾贾逵,拜见王使君!”贾逵恭敬行礼。

“梁道来了!”王邑停下脚步,笑着上前扶起贾逵。他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属官极为器重。

“在下见使君愁眉不展,可是遇到了难事?”贾逵问道。

王邑轻叹一声,将天子欲移驾河东之事和盘托出。

“天子要移驾河东?”贾逵神色瞬间变得凝重,“听说天子自长安东归,如今已近半年,中途与西凉军数番大战,未想还在茅津渡!”

“是啊!身为臣子我也是忧心不已,现在天子覆灭白波军,又将与西凉军大战!”王邑轻叹一声,“哎,就是不知战况如何?要是不顺,恐怕又为李傕和郭汜所劫!”

贾逵沉思片刻,突然摇头:“使君,恐怕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王邑神色一怔:“梁道此言何意?”

贾逵目光炯炯:“使君,天子若要仅仅为了避险,恐怕在覆灭白波军后就可直接来此。而现在却是遣虎贲中郎将王越前来,在下以为天子深意并非如此!”

“深意?那是什么?”王邑追问。

贾逵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道:“试探!移驾河东!”

“试探?移驾?“王邑惊呼一声,随即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那使君作何打算?天使还在等着!”贾逵问道。

王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梁道可有何见教?”

贾逵微微一笑:“河东乃大汉国土,天子欲要移驾河东,请问使君有什么理由拒绝?即使拒绝,那朝廷大军压境,使君又当如何?”

王邑苦笑:“梁道这是什么话?天子若真要移驾河东,我身为臣子只能顺从,怎会拒抗天意!”

“那既然如此,使君为何还要愁眉不展?应立即率大军前往茅津渡迎驾,这才能方显使君为大汉忠臣之本色!更何况天子还有试探之意!”贾逵言辞恳切。

王邑长叹:“我虽出身北地边陲,但也深知忠义二字,不过河东非我之河东啊!”

贾逵目光一闪:“使君担心的是那些世家大族和豪强?”

“是啊,就怕他们从中作梗,若无他们支持,天子也将很难在河东立足!”

“使君此言差矣!”贾逵突然提高了声音,随即自信的笑道:“世家大族态度如何,那是天子、是那些朝廷诸公理应操心之事,这与使君何干!”

王邑如醍醐灌顶,半晌后突然大笑起来:“对对对!梁道此言甚为有理,天子和朝廷连那些世家大族和豪强都摆不平,何谈中兴大汉!”

他当即做出决断:“既然如此,那我还犹豫什么,立即准备亲自前往茅津渡迎驾!”

王邑拍拍贾逵的肩膀,眼中满是欣赏:“有梁道相助,我心中踏实许多,此次你与我同去。

如今天下动荡,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像梁道这般有才华之人,将来也是定会大放异彩!”

贾逵谦逊一笑:“使君言过了。不过情况紧急,使君应速速发兵,以防有不测发生。”

王邑点头,转身高声下令:“传我命令,点齐三千精兵,备好粮草车马,两个时辰后出发前往茅津渡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