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局初定
- 汉末天子:从献帝开始逆袭
- 学之涯
- 2338字
- 2025-04-20 13:38:21
暮色渐沉,卫府书房内,卫觊再次端坐在案几后,手中的羊毫笔在蔡侯纸上缓缓游走。
不过这一次,他的心境却是与以往大为不同。笔锋几次微滞,显露出他纷乱的心绪。
“父亲!”随着一声轻唤,卫瑗推门而入。
卫觊搁下羊毫笔,抬头看着楚楚动人的女儿,想起了今日天子对卫瑗的欣赏之意。
“父亲,天子可有为难于你?”见卫觊不说话,卫瑗心中有些发紧,她未想到今日前来拜访的少年竟是当今天子。她与她竟还说了那么多话,脸色不禁微红。
“文淑莫急,为父无事!”卫觊坦然一笑,“天子不但没有为难,反而任命为父为平准令,秩六百石。”
卫瑗眸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又黯淡下来:“父亲初入仕途便得此要职,想必...…”她咬了咬下唇,“想必我们卫氏付出了不小代价?”
“你说的不错,事实的确如此!”看着极为聪明的女儿,卫觊却是洒脱的一笑,“可相比这些损失而言,卫氏的兴衰才是关键!”
稍后,他有些感慨:“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世家大族要么是明哲保身,要么是投机站队,我河东卫氏当然也不能例外。
为父起初想着待天下局势明朗,再选一明主而事。可是现在看来,大汉天子虽然未及弱冠,却是有明君气象。
只要给予时间,朝廷立足河东,汉室势必要重新振作。而这,就是我们卫氏重现先祖荣光的机会。”
“可是...…”卫瑗有些迟疑,“朝廷真的能振兴吗?”
卫觊呵呵一笑,话语中略带深意:“至于这个答案,你今日与天子一见,应该有所感悟吧!”
卫瑗顿时双颊飞红:“女儿起初并不知他的身份,不过天子确实如父亲所说的那样,英武不凡!”
话一说完,卫瑗满脸羞意的低下头去。
卫觊望着女儿娇羞的模样,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孝武皇帝时的卫皇后,贤明仁义,可最终……
“唉!”他不禁长叹一声,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未来的恐惧。
他知道,天子欲要立足河东,必会拉拢卫氏。而最牢固的联盟,莫过于联姻。
即使天子没有这个想法,朝廷中衮衮诸公定有人想的到,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他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老爷!”管家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天子又派使者来了!”
卫觊心头一跳,匆忙整理衣冠迎出书房,就见小黄门穆顺已经笑盈盈的走了过来。
“穆黄门!”卫觊不敢轻慢,拱手行了一礼。
穆顺眉开眼笑,自尊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躬身一揖还礼,起身肃声道:“陛下有诏:卫氏女瑗,蕙质兰心,特许入宫为检校秘书!”
卫觊闻听,心中顿时苦笑不已,他没想到竟然来的这么快,而后便听书房响起砚台落地的声音。
………
三日后,有卫氏作为模范,又加朝廷威压,安邑大族范氏屈服。
同卫氏一样,范氏交出所有盐铁经营,捐献八万石粮于朝廷,同时设粥棚赈济流民。
卫氏和范氏如此,让那些观望的小族也是纷纷无奈就范。
不过,卫固和范先被夺去官职,贬为庶人。二人虽然心中怨恨,但也是暂时无可奈何。
至于猗氏,没收所有家产,家族中男子为奴,女子为婢。而猗盛和其诸子,经核实罪责之后押至西市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天子和朝廷初至河东不久,便施雷霆手段,震得河东诸县,纷纷遣人入安邑朝贡。
这让那些朝臣们,一时是喜不自胜。
河东初定,天子正式下达诏令,王邑迁大司农,卫觊任平准令,贾逵为盐铁丞,专职整顿盐铁之政,平抑物价。
王邑、卫觊和贾逵上任后,前有朝廷强权的威慑,后有充裕粮盐,河东境内盐铁尽收归官营,粮盐等物价更是很快回到正常水平。
河东百姓自是欢呼雀跃,对天子和朝廷的印象大为改观,由冷漠,变为怨恨,最后则是忠心拥护。
不过话说回来,朝廷之所以能这么快立足河东,还是得益于卫氏、范氏和猗氏的突然作乱,给了天子和朝廷以最快的时间整合河东的机会。
………
兴平三年正月初八,郡衙后宅前堂,朝廷一众文武大臣有序的位列两班。当然,这并不是正式朝会。
此外,平准令卫觊和盐铁丞贾逵破例坐在末尾,即使如此,也让二人与有荣焉。
自长安东归一路至此,朝廷的官员早已所剩无几,所以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刘协端坐上首,目光扫过堂下众臣。
经过连日整顿,河东大局初定,朝臣们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稍后,他面带些许笑意:“诸卿,如今河东安稳,朕与诸卿皆是心中稍宽。不过……”
话锋一转,他轻叹一声:“自长安东归,如今已历时半年,朝廷终于稳定了下来!”
话到此处,群臣皆是唏嘘不已,就连整日板着脸的司空张喜,也是感慨万千。
年迈的太仆韩融已然是老泪纵横。他颤巍巍起身,拱起手道:“陛下,老臣有一事要禀!”
“太仆请说!”刘协笑着轻抬了一下手。
韩融缓缓跪倒在地,突然哽咽着说道:“老臣恳请陛下改元定都,以安天下人之心!”
一时之间,堂上群情激昂。太尉杨彪也激动得胡须微颤:“臣附议!当务之急是昭告天下,朝廷已在河东重立根基!”
刘协并未回应,而是静静看着众臣。
众臣一见,哪还不明白天子的心思,纷纷起身附和。
就连一直不情愿的司空张喜,也是长叹一声起身一揖。
刘协见状,终于展颜一笑:“既然诸卿皆愿如此,那朕唯有从谏如流。此外,待诸事完毕,开大朝,朕将论功行赏。”
听到这,诸臣又是精神振奋。他们一路东归,对天子不离不弃,说到底,除了心底的那份忠义,还不是为了荣华与权势。
宗正刘艾却突然起身说道:“陛下,臣有一谏!”
“宗正请讲!”
刘艾面色肃然,郑重拱手:“陛下,朝廷定都安邑,必先告祭太庙,以慰大汉列祖列宗之灵!”
“嗯!”刘协轻轻颔首,感慨道:“宗正说的是,此事交于宗正去办,待太庙建成,朕将祭告天地与列祖列宗!”
他顿了一下,神色有些伤感:“另外在太庙之旁,建一大汉英烈祠。届时,朕要亲自祭奠东归以来死难的朝廷大臣和众将士!没有他们,朕与诸卿何以到此!”
刘协说完后,眼角有些湿润。
诸臣一见,想起东归路上那些战死的同僚,一时也是脸色黯然。
同时,再望向天子时,他们有些恍惚。
覆灭白波军,大败西凉军,朝廷初至河东便挫败大族豪强的阴谋,从而得以稳定。这些,都要拜天子英武所赐。
太仆韩融更是伏地泣道:“陛下仁德,老臣拜服,愿我大汉汉道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