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再逢卫瑗

刘协转身望去,就街角处排起了长队。再仔细一看,却是一处粥铺。百余名面黄肌瘦的流民捧着破碗,正眼巴巴地等着施粥。

他眉头一皱,沉思片刻,问道:“公仁,你可知安邑城内有多少流民?”

董昭稍作思量,捻了捻胡须,回道:“据在下了解,自朝廷移驻河东,四方流民也是不断的涌入。

尤其是各士族豪强遵圣命开设粥铺以来,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流民!以在下估算,应有数万之多!”

“数万之多?”刘协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的流民若不加以妥善安置,被有些人利用起来那定会引起大的事端!”

他顿了一下:“看来大司农王邑身兼多职,还是忙不过来啊!”

说到此,他转头看向穆顺,吩咐道:“待回宫后,你速传旨尚书台,撤去王邑河东太守之职,让他专心大司农正事!

另外,念尚书郎冯硕护驾有功,特擢其为河东太守,现改为中都尹,着手处理流民之事!”

“是!公子!”穆顺小心的观察了一下周围,随后低声领旨。

说完之后,刘协再度转向那个赈济流民的粥铺:“我们过去看看。”

稍后,他率先向粥铺走去。

来到粥铺附近,只见粥铺前立着一块木牌,上书“奉天子诏,赈济流民”几个大字。

铺内几名仆役正忙着舀粥,一名管事模样的男子站在一旁监督。

刘协走近时,恰好听到那管事呵斥一名老妇:“去去去!一人只能领一碗,你都领两次了!”

老妇颤巍巍地哀求:“官爷行行好,老妪还有个生病的孙子……”

“滚开!”管事不耐烦地挥手,“再啰嗦,连这一碗都没了!“

刘协眼神一寒,正欲要上前,忽见一名青袍少女从粥铺后走出,温声道:“李管事,多给她一碗吧。”

管事见了他,立刻换了脸色,堆满了笑意:“是,小的知道了。”连忙又舀了一碗粥给老妇。

老妇千恩万谢,那少女却只是微微一笑,目光扫过排队的人群,忽然落在刘协身上。

她微微一怔,似乎有些疑惑,但很快又移开视线,继续监督施粥。

“原来是她,卫觊的小娘卫瑗!”刘协终于认了出来,随后疑惑的问道:“穆顺,我不是让你宣诏于卫觊?让其择机送卫瑗入宫做检校秘书,怎么现在还未成行?”

穆顺正探着脑袋向前观看,闻言后瞧了一下轻袍小娘,回道:“陛下,奴婢确实宣诏了,但不知卫瑗为何一直未入宫。”

他抬眼察了刘协的脸色,试探的问道:“要不等回宫了,奴婢再去卫府催上一催?”

“不了!”刘协微微摇头,“朕既然说了让他们择机,那就遵从他们的意愿吧,不然会让他人有所误会!”

“好了!我们走吧,要是逗留久了恐被她认出来!”说完,刘协就要转身离开。

伏德不知何时凑了前去,瞥了一眼粥桶,就见那粥甚稀,忍不住低声道:“这也能叫粥?”

刘协微怔,停下了脚步转身走了几步,待看清后双眉微皱。

杨修轻笑一声:“卫氏施粥,看来不过是敷衍罢了,并未把圣命当回事!”

刘协没有作声,却是盯着粥桶里的稀粥,不知在想什么。

董昭察言观色,淡淡一笑:“公子,杨德祖所言有误。”

见刘协面露疑惑,他解释道:“自古以来,赈济流民往往是一件难事。”

他顿了一下:“粥太稠了则会耗费大量粮食,而且流民饱食后也易生事端;至于太稀,又难以果腹。因此,赈济流民需把握好分寸,寻得平衡才是。”

刘协闻听,沉思良久后才若有所悟的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无所事事,终究不能长久,看来妥善安置那些流民要提上日程了!”

忽然,他笑道:“既然说到了这,那就去看一看,如今安邑城内市面上的粮盐物价如何!”

稍后,他果断的吩咐:“穆顺,前头带路,去西市最大的粮铺!”

沿着街道向南走去,前面两侧几乎都是售卖粮、盐的商铺。每个铺前,粮袋与盐包一堆堆排放。空气中飘散着谷物特有的清香,混合着粗盐的咸涩气息。

“公子,前面那家'范氏粮记'就是西市最大的粮铺了。”穆顺压低声音,指向不远处一栋气派的三层木楼。

“范氏的产业?”刘协默然。这些世家大族经营产业本无可厚非,但若趁机哄抬物价、盘剥百姓,就另当别论了。

“公子,这‘范氏粮记’果然是西市最大的粮铺,竟然有这么多人排队购买!”杨修按捺不住兴奋,手指着前方说道。

刘协没有说话,他眯起眼睛,看到粮铺门前蜿蜒的队伍已经排到了街角,少说也有百来人。

那些人或站或蹲,有的怀里抱着布袋,有的推着独轮车,脸上都带着焦急的神色。

“走,且去看看!”刘协说完,便向前走了一段。

很快,就见粮铺的大门边挂着一块颇大的木牌,而在木牌上赫然写着一段字。

“一斗粟米,竟要三百钱?”刘协看后心中心中微沉。

“公子,一斗粟米三百钱,那就是意味着一石米就是三千钱,这也不便宜啊!”伏德瞧了瞧刘协的神色,小声嘀咕道。

刘协沉思不语,想起物价暴涨时曾达一石两万钱,而今经过连番整治,一斗还是有数百钱之多。

他有些不理解,记得在洛阳时,最贵的时候也不过是几十钱,如今竟翻了十倍左右。

而且,在价格如此昂贵的情况下,购粮者还是如此之多。

他心中极为不解,向一名正在排队购粮的老者走去。

“公子……”穆顺见状,吓得连忙上前阻拦,可卫尉王越瞪了他一眼,随后跟在了刘协身旁。

这位剑术大师今日虽作寻常护卫打扮,但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始终警惕地扫视四周,右手更是随时做出拔剑之势。

刘协走到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面前,面容和煦的拱手一礼:“老丈,在下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