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道器·百谷金斗

众人听闻老巫者的相助,才感到事有可成。

而话毕,老巫者也要离去,但奇却是大急,拉住老巫者,低声道:“巫者大人,您是否忘记了什么,我阿父与您商议的……”

老巫者推开奇的手。

哼笑道:“不公之事,老朽可不敢在神的面前做,人命之争,各人有各人的命运。”

瞥了奇一眼,老巫者缓缓离去,留下呆若木鸡的奇。

“走吧,羿……老巫者不会让我们等太久的。”

说着,弃却是深深看了那老巫者的背影一眼,看来这位老巫者也有了私心,什么不在神面前做不公之事,这人命之争,依照人族的规矩本来就不需要神的参与。

这倒是给他带来了麻烦,若是不约束争夺的名额,他要成为巫的路上,就要多出不少的冒犯者。

是的,弃……或者说山的意志准备让自己成为巫,弃就是他在摇山部落的代言人。

反正巫者只居于那青山石壁的禁地,唯有重大祭祀才会出面,如此只需留些意志,就可运行,不用他消耗太多心神来照看摇山部落。

羿蹙眉,想到考核的内容,他道:“弃,山峰数千米之高,你伤势未愈,修行《连山》参悟出的术法也多是耕作相关,恐怕难以攀登上山去盗取寒石。”

羿为弃担忧,思索着办法。

而弃却是摇头,但不等他说话,凿齿就从他身边大步走过,一股腥臭味携风而去,他那脖颈上的白牙匕首锋芒刺骨,只是见了一眼就让人后背发寒。

“我会派人争夺巫权,弃,你会为你的选择而后悔。”

凿齿留下一句,大笑而离。

羿紧皱的眉头更深,他不比凿齿那般,喜爱结党营私,他本立志离开部落,前往人王之地,自然不会留下太多牵扯,所以从来都是独来独往,没有能随意驱使的从属,是以无法在此时相助弃夺取巫权。

“若是我成为首领,而凿齿成为巫者……”

“或者凿齿成为了首领,他的人成为了巫者,该怎么办?”

争夺巫者与首领的名额没有限制,凿齿争夺首领不成,还能利用手下为他争夺巫者,但羿却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在他看来,这两种可能的概率极大。

“弃,你还是不要参与巫者之争,我知晓你喜爱耕种,若是我成为了首领,我可以效仿人王部落,设立一个司农的职位给你,与狩猎长同等地位……”

不等羿说完,奇却是来到两人身前,好似下定了决心,他明褒暗贬,嘲讽道:“我父在时就常说羿的勇武,此言不虚,此时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有了展望,看来会是一位好首领。”

说着,看向弃。

“可惜,在部落中,羿唯一的好友怕只有弃了吧,其余愿意拥护羿的人,可没有羿如此大的心胸,愿意为他人谋划。”

“弃啊,不知道你有无羿的心胸呢?”

“当初是首领下令收留了你,让你得以在摇山部落的庇护下成长为人,如今身为族长之子的我准备争夺巫权,不知你可愿意助我?”

首领下令留下了弃?

呵…

不过是因为弃的母亲来自大族,当初弃被丢弃时,身上戴着有邰氏,姜姓的玉佩,摇山部落自然不敢招惹,只能默默收留。

身为山的意志,此时很清楚,族长对弃没有什么恩情。

将弃安置在部落边缘,就可看出。

若不是羿已经离世的父母怜悯,多有照顾,加上他的暗中照拂,恐怕弃早就死在了某个夜晚。

只是……

弃也不想与奇多言。

只道:“你阿父的事情,你也不想被族人知晓吧。”

“不想…就闭嘴。”

弃抬手示意羿,俩人一同离去,留下眼中恐惧的奇,而奇的恐惧在盯着弃的背影中,逐渐变作杀意。

咬牙切齿:“……你…你,好杀得很,病秧子!”

……

“弃,你确定能对付奇吗?”

羿很担忧,因为奇即使天资一般,但作为首领的儿子,怎么可能没有杀伐的手段。

他想再劝劝弃,放弃争夺巫权,安心养伤等他从考核中回来。

但在弃翻手拿出一个金色的四方斗时,愣在了原地。

“这是?”

“道器!”

羿一惊,道器可不是寻常人能拥有的,就像是他这样的连山修士至今也没有一个像样的道器。

惊讶之中,他拿出后背一直背着的黑色长弓。

长弓上流动着6条禁制。

这是他多年来寻找灵材,方才孕养出来的道器。

虽说是道器,但禁制不足16缕,不入阶位,始终是凡物,无镇运之效,只能承载一个术。

“咚!”羿用自己的弓与弃手中的金斗相碰,弓被轻易弹开。

最原始的道器运用·碰撞。

而这代表弃手中的金斗在禁制上,要高于他手中的玄弓。

一时间,羿欲言又止。

弃总得为金斗安排一个来历,他自然而然道:“我之前在荒野耕地时,发现了一块金石,富含灵性,于是就在上面刻录了我从摇山部落的《连山》传承中所悟的道,制成了我的道器。”

“百谷金斗。”

金斗上并没有流转禁制,毕竟十六道禁制在小小的摇山部落中,过于惊世,弃并不想弄出太多麻烦,所以隐藏了它。

只是让金斗上刻录的《藏山八相》显露出来。

《连山》者,相山之势,观山之出云,携势入海,连连不断。

传承由炎帝观摩伏羲八卦以及河图所著。

《连山》有八山——崇山、伏山、列山、兼山、潜山、连山、藏山、叠山

山有八势——君、臣、民、物、阴、阳、兵、象。

合之八八·六十四相!

而完整的传承只有人王部落保存,至于摇山部落,就只有这《藏山八相》,且自有刻文,毫无先辈的讲解,一切修行只能靠自悟。

《连山》包含天地万物。

是以,每个人观摩《连山》,都难以看见相同的相,而不同的相中,能领悟不同的术、法。

势与相就是修者的道。

势就是山,而相是山中长出的不同树木,拥有各自的风采。

依靠相与势,加上修行者的心,可制造本命道器,寄托自己的道,若是修士死亡,那本命道器就会变成寻常道器,即使有些许灵性,也远不及本命道器的心意相通,相辅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