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矛盾分析法(求求追读!!)
- 篡清:从康熙毕业论文开始
- 小小小小屿
- 2514字
- 2025-03-09 09:00:08
“梨花云绕锦香亭,蝶花春融软玉屏,花间鸟啼三四声,梦初惊,一半儿昏迷一半儿醒……”
“柳绵扑窗晚风轻,花影儿横栏淡月明,翠被麝兰熏梦醒,最关情,一半儿暖和一半儿冷……”
歌声断断续续的钻进西花厅,女孩是天生的好嗓子,声音明亮婉转,稍一调教,唱起情歌就来自带一种勾人心弦的韵味了。
可林炜却觉得,廉亲王府的乐师调教的再用心,也远没有昨天人市上那句不加修饰的:“儿想娘,娘在黄水第几浪?。”那样动人心魄,叫人挪不动步。
那个和自己前世女儿,差不多大的女孩,终究被人买走送给八阿哥了。
现在的她可能还挺高兴的,觉得自己终于能吃上半饱儿了,殊不知从今天开始,她和她的后代,只能落得一个“贱籍”,世世代代以唱歌,当稳婆,扎纸人纸马为生……以此时的清朝制度,贱民甚至都无法参加科举。
可这个女孩又做错什么了呢?
仅仅是一场黄河决口,淹死了父母,成了失地农民而已。
就像那个在人市上卖羊的老汉说的,像这女孩一样的小孩儿,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那些没有好嗓子的孩子,想当贱民都当不了!
可自己的大学老师,是真的从毛先生的时代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描绘起那个时代的风貌时,眼神中光芒是不会骗人的!
作为老师最得意的学生,自己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连老师的谆谆教导都忘了,反而越活越回去了?
“林大人?”
“林大人?”
“我们都等着你的高论呢!”十四阿哥见林炜有些出神,出言提醒道。
激动之下,酒劲儿有些上来了。
林炜晃晃悠悠的站起身,怅然若失地笑了一声:“既然十四爷非让我说说,那臣就说说。”
他走向围坐中央的铜壶,为自己斟满了一斛黄酒,自酌自饮了一口。
“在臣信的马哲教里,有两个修行的不二法门。”
“一是,矛盾分析法;二是,阶级分析法。”
“三爷的错误,就是没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三爷说白天朝廷加筑堤坝,晚上刁民们就去偷夯土,要用礼义和德行加以引导。”
“可三爷你有没有想过,灾民们如果不偷夯土卖钱,只怕连今年都活不过,更遑论明年了!”
“对于灾民们来说,他们的主要矛盾是活下去,光靠教化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吗?”
诚亲王没想到林炜居然如此反驳,大度一笑,朗声回道:“林大人,朝廷也是会赈济的嘛!”
“最多只需两天,朝廷就调拨粮食过去了,肯定饿不死人的!”
三阿哥只知道读书,却不知调研,按后世的说法,他已经脱离百姓太久了。
林炜都不用自己回答,只是笑着和正端坐回忆的雍亲王对视一眼,四阿哥胤禛便替他解释了。
“三哥,你是不知道底下这群官儿的花花肠子!”
“我去治水的时候就发现了,朝廷定的规矩是好的,可这群人为了贪银子,是什么幺蛾子都敢作出来!”
三阿哥叹了口气,无奈道:“是,我知道。”
“最近吏治上是出了不少毛病。”
“咱也不要求每个当官的都能像颜回一样甘居陋室,但教化至少能让他们少贪点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嘛!”
“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吧!”
“那不是治标不治本么!”
林炜笑了,这个诚亲王就像是后世的理论家,觉得坐在书房里就能把天下治理的明明白白的。
殊不知,如果不脚踏实地的走访调研,你永远发现不了其中的弯弯绕!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林炜反而轻松道:
“诚亲王,头疼不医头,难道去医脚吗?”
“灾民的主要矛盾就是一个字,饿!”
“连标都不治,还有机会治本吗?”
“灾民们若不想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就只能去偷夯土换钱!”
“物质决定意识,就连千年前的管仲都知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咱们大清朝怎么还越活越回去了?”
三阿哥“哎”了一声,还想强辩,可林炜没给他这个机会。
“我昨天和户部的王大人聊了聊,他说自康熙二十九年以来,万岁爷总计免了徭赋银两一千多兆,是户部的国库装不下银子了?还是西北不需要用兵了?”
“还不是因为康熙二十九年,皇上南巡的时候发现老百姓过的太苦了!卖儿鬻女者有之,弃田逃荒者有之,食蕨根吃观音土者亦有之!”
“普通年景都是这样,那水患的时候,岂不是更苦?还不要他们吃饱吗?”
“他老人家总说防民之变甚于防川,难道治水就单纯是治水,不是为了防民变吗?”
酒有些上头,林炜这段话说的是慷慨激昂,又先后拉出了管仲和康熙两个治国大材,给诚亲王怼的是无话可说。
众人亦觉得,这个林炜确实是有点真东西。
他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去年国库都快被百官们借空了,康熙依旧照例轮省减免赋税?
经过林炜这么一点拨,他们立刻明白了,老皇帝并不是图什么仁德的虚名,是真担心大清朝会毁在他手里!
八阿哥见诚亲王有些窘迫,给张德明递了一个眼神,这老道立即心领神会。
他挥动羽扇,认真想了一会后,按照论道的规矩,起身倒了一杯黄酒,极为郑重的遥敬了林炜一斛。
“林大人见解非凡,不亏是圣上钦点的博学之才。”
这老道本就聪明,久混京闱急智亦不差,他转动铜斛,话锋一转:“林大人刚刚说什么物质决定意识?贫道倒是有些不解。”
“贫道心斋坐忘几十年,遍阅古籍,从未有人听过只凭外物就可成仙的。”
“这不是邪路又是什么?”
张德明先听林炜说,矛盾分析法是马哲教修行的不二法门,还以为马哲教和修道一样,都是追求超脱物外,最终成仙呢!
又喝了一斛酒,林炜越发迷糊了,摆手解释道:“因为我信的马哲教,没有成仙一说!”
“非要说有仙人,那也是普通百姓,不是什么王侯将相……算了,这是百姓史观,你理解不了!”
“你大概理解成物品决定看法就行!”
道家本就擅长清谈,张德明略一揣摩,就明白了林炜的意思。
他转动酒斛,沉吟许久,突然抬头问道:“既然林大人说物品决定看法。那为什么同样是李太白,同样是黄河,先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淤塞?”
“而后又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豁达?”
话音刚落,老九便低声叫好,他已然明白了张德明的意思,就连一向不学无术的老十,也大声喝彩起来。
按照林炜说的,物品决定看法,那同样的黄河,甚至看的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们眼里,张真人已然赢了论道,给自己和八哥争了脸面。
得了本主的鼓励,张德明也有些得意,他拿起世外高人的架子,感慨道:
“林大人毕竟年轻,尚不懂人生之多艰。”
“只有经历了先后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才能到达最后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啊!”
“道本清源,大道无名。只有绝圣弃智,复归婴儿,才能自然无患啊!”
他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说了人生,又点了治水,极为扣题,听得八阿哥的脸上也有了几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