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的纷争与沉默:中国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1917—1937)
- 杨振
- 1027字
- 2025-03-28 16:30:22
诗歌翻译
1917—1937年,共63位法国诗人被翻译。在60位身份可考的法国诗人中,中世纪6位,十六世纪11位,十七世纪1位,十八世纪2位,十九、二十世纪40位。被翻译的法国诗人主要集中于十九、二十世纪。但比起小说,被翻译的法国诗歌所属时代更为多元。
1925年,所译法国诗人数量达到顶峰。1928—1933年,每年所译法国诗人数量持续增长。同一时期,每年所译法国作家总数和法国短篇小说家数量则高低不定。
从每年所译诗作数量看,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法国诗歌翻译经历了三个上升期:1923—1925年、1927—1930年、1931—1933年。1925年所译诗歌数量达到顶点。比起法国小说翻译,20—30年代,法国诗歌翻译年平均数量较为平衡。1921—1930年,每年平均翻译20篇法国小说;1931—1937年,每年平均只翻译7篇法国小说。而1921—1930年,每年平均翻译18首法国诗歌,与1931—1937年每年平均翻译15首法国诗歌相差无几。
作品被翻译最多的六位诗人如下:波德莱尔(73首)、魏尔伦(Paul Verlaine)(21首)、雨果(Victor Hugo)(18首)、保尔·福尔(Paul Fort)(13首)、雷米·德·古尔蒙(12首)和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1首)。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最感兴趣的是法国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
波德莱尔诗歌(包括散文诗)最早于1922年被翻译。1922—1925年,其被翻译诗歌数量逐年上升,1925年达到第一个高点。1926年其诗歌翻译数量略有回落,之后继续上升,于1929年达到21年间最高点。1930—1936年,波德莱尔诗歌继续吸引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注意,这一时期的翻译高潮为1933年。
魏尔伦诗歌最早于1921年被翻译,1925—1927年持续被翻译,1930年再次被翻译,同年其诗作翻译数量达到最高值。在我们所研究时间段中,魏尔伦诗歌译作最后出现于1935年。
雨果诗歌1925年被首次翻译。1925—1927、1929—1930以及1934—1936年均有雨果诗歌被翻译。20—30年代,雨果诗歌翻译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
保尔·福尔作品1928年被首次翻译,随后两年持续被翻译,1933年译作数量达到最高峰,此后便没有再被翻译。
雷米·德·古尔蒙和拉马丁作品翻译年代分布较零星。前者出现于1924年、1929年和1932年,后者出现于1925年、1931年、1933年、1935年和1937年。
20—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持续关注法国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此外,除1921年、1922年、1924年和1937年,每年均有一定数量其他流派法国诗人作品被翻译。以1923年为例:该年被翻译的诗人有十六世纪的龙沙、浪漫主义诗人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巴纳斯派诗人苏利·蒲鲁东(Sully Prudhomme)以及没有明确派别的路易·莫西耶(Louis Mercier)。1925—1927年以及1931—1933年,每年均有一定数量十九世纪以前诗人作品被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