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德国人的幸福地图”为什么不按行政区划来?

德国邮政出版的《德国人的幸福地图集》1里面有一张地图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在这张地图里,很显然没有按照德国正常的16个州的行政区划来进行划分,而是标注了19个地区。东部基本没有变化,还是五个州加一个柏林。西部这边,很多也不变,但笔者注意到:下萨克森州被分成了下萨克森(北海)与下萨克森(汉诺威)两个部分;北威州则一分为三,分别是威斯特法伦、北莱茵(杜塞尔多夫)和北莱茵(科隆);巴登–符腾堡州当然是分成了巴登地区与符腾堡地区;巴伐利亚州分为法兰克地区与巴伐利亚南部;只有一处地方合并了,那就是莱茵兰–普法尔茨与萨尔州并在了一起。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和中国一样,我们的省份是行政区划,但很多地区的历史与人文因素其实并不相同,例如苏南与苏北、皖南与皖北都是历史与人文很不同的地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德国。

以巴登–符腾堡州为例,我们注意到德语名称Baden-Württemberg两个中间是加了一个连接号的,这本身就说明它们其实在历史上是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在拿破仑时期曾分属两个诸侯国,于是各自有了不同的认同感:巴登人虽然人种和方言与施瓦本人是类似的,但总觉得自己与施瓦本人不同,颇有点同城德比的感觉。

类似的德比感觉还出现在了北莱茵地区。虽然同属莱茵兰,但杜塞(杜塞尔多夫的简称)与科隆依然是一对“死敌”。全德国人都说:科隆的狂欢节是最棒的。杜塞人说:瞎掰!杜塞才是最好的!而威斯特法伦说穿了是萨克森公国最西部的区域,后来因为公国解体而归属了科隆大主教,后来慢慢与北莱茵地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

下萨克森地区属于低地德语区,而汉诺威一带曾经是汉诺威王国的核心区域,北海一带则属于其他几个小诸侯。

巴伐利亚地区北部主要是法兰克,其实是当年的东法兰克地区,作为法兰克王国的主体部落。西法兰克就是今天的法国,而东法兰克地区主要是在巴登–符腾堡州(简称巴符州)和巴伐利亚州的北部,以维尔茨堡为中心。所以巴符州北部和巴伐利亚州北部都说法兰克方言。而巴伐利亚南部才是所谓的“拜恩”(巴伐利亚)人,他们与奥地利一带都属于古代的巴伐利亚部落。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以及萨尔州主要都是莱茵兰地区,历史上都和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革命导师马克思当年背井离乡,首先就去的法国。萨尔州当年更是闹过独立,在二战后差点归属法国,后来经公民投票只以微弱多数勉强回归德国。

1 https://www.dpdhl.com/d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19/deutsche-post-gluecksatlas-201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