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部
分悼念文章和发言辑录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开拓者
——怀念郝克明同志

顾明远

大约是1979年秋天,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北京大学筹建中的高等教育研究室的领导郝克明和汪永铨。他们说,他们不是教育学科班出身,怎样研究高等教育,办好高教研究室,想与我们交流一下。其实,北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当时也成立不久,虽然研究所成立之前的外国教育研究室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接触外国高等教育,但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大家就聊起来,从此,北师大外教所(现在的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与北大的高教室(现在的教育学院)有了密切的联系。

20世纪80年代初,郝克明调到教育部政策研究室工作。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郝克明任专职委员。1986年在郝克明的提议和努力筹备下成立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郝克明任主任。这是一个研究国家教育发展大政方针的带有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中心聘任了教育专家、地方教育部门的老领导作为研究员,有潘懋元、汪永铨、鲁洁、王逢贤、吕型伟、邵宗杰等,我和周蕖也名列其中。后来中心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又邀请我担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心每年召开一二次会议,讨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教育经费投入不能少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义务教育要免费才能普及、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结构调整等问题。我在中心的研讨会上学习到许多东西,增进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认识。

郝克明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高瞻远瞩、前瞻性的眼光,她提出教育研究要研究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未来性的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对我国教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科学的研究局限于学校中教育与教学的微观层面问题,很少关心和研究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宏观问题、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教育科学只研究教与学是远远不够的,要从宏观上研究我国教育的发展、科学制定教育政策。郝克明敏锐地抓住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提供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郝克明又创建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并担任了第一届会长。郝克明不愧是教育战略研究的开拓者、创始人。

郝克明参加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制定工作。为此她做了大量的研究,召开多次座谈会。《纲要》结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面向21世纪,提出了要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这些都为新世纪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郝克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心成立不久,她就邀请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波伊尔来华讲学;组织编写了一套“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丛书;1989年12月又成功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郝克明胸怀大局、情系教育,晚年热衷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发文章、做报告,呼吁建立开放大学,为全民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郝克明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我与郝克明同志交往了四十多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佩服她意志坚强、不媚上、不唯上、坚持直理、不讲空话的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对同志、对朋友热情友好,对年青人爱护帮助的待人作风;在教育发展和政策研究中心培养了一批干部。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一位好朋友,深感悲痛。让我们学习她的教育思想,继承她的遗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而努力。

2023年1月17日

顾明远: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