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赶牛车
- 农门悍妇拆祠堂,首辅相公夜叩门
- 可爱反派多
- 2243字
- 2025-04-01 14:26:57
江晚先给宋鹤卿熬了药,在熬药间隙,把在两家买的药材一一取了出来摊好。
“烟熏乌梅,乌枣,山楂,甘草,陈皮,红豆蔻,桂花,罗汉果......”
江晚今天见了那年轻公子喝茶,就看出他是烧烤吃的太多而上火,导致口舌干渴,皮肤瘙痒。
醉逢楼生意又火爆,像他这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那自己做清热解腻的酸梅汤一定有市场。
给宋鹤卿的药煎好后,江晚送去了屋里放在了桌上。
宋鹤卿已经点上了江晚买的蜡烛在读书。
以前他是不舍得的,可现在看到家人如此,便更是用功,也顾不上节省蜡烛了。
江晚也没打扰他,叮嘱他趁热喝药后出了屋子回厨房。
宋鹤卿的屋子不在主宅里,是用之前宅子外面东边一间废弃的杂物间改造的,等江晚回到主屋时,看见一个人影从厨房闪过而后进了宋巧儿的屋子。
江晚皱着眉头进了厨房。
厨房里东西倒是没少,应该只是宋巧儿来偷看。
江晚在厨房里东找西找,最后找出一个大陶罐来。
酸梅汤制作不难,江晚先将药材按比例放入洗干净的陶罐里再加满水放在炉子上小火煎煮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滤出头煎汤后,江晚加入了罗汉果。
她本想买冰糖,可一问价格,令她咂舌。
这冰糖价格直逼黄金,贵的可怕,于是她改用味道甘甜的罗汉果。
江晚又煎了一刻钟,滤出二道汤后关了火。
待汤凉了七八分她往里加入了桂花,至此,一锅桂花酸梅汤就做好了。
江晚抱起大陶罐搬回了屋里。
虽然厨房离屋子不远,但装满酸梅汤的罐子沉甸甸的,江晚搬到屋里时已经累的气喘吁吁。
一进屋,酸梅汤的香味就铺满了屋子,竟把宋鹤卿闻饿了。
江晚也无奈,那厨房太干净了,什么也没有,就连那几只烤鸡都没有。
两人最后只好挨着饿入睡了。
翌日一早,江晚就起来了。
她看着那一罐酸梅汤犯了难。
从青石村到清河县路途遥远,肯定是要坐牛车的,但自己搬到牛车还需要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对江晚来说是个难事。
还有更麻烦的一件事,那就是张桂兰和宋巧儿。
江晚屋里还放着没来得及制作的糯米和糯米粉。
基于昨晚那种情况,江晚觉得放在屋里也不安全,毕竟他们这间屋子,窗户纸是破的,门锁也掉了半截,想打开简直易如反掌。
于是,江晚抱起米袋子去了杨大婶家。
杨大婶一早就起来了,看见江晚提着东西来她家就开了门。
江晚走进院子与杨大婶打了招呼,而后说了自己的请求:“杨大婶,我想拜托您一件事情,就是这点东西我能放在您家里吗?”
杨大婶打开袋子一看:“哟,是糯米呀!你买这个干啥?”
“我相公身子骨不好,我想自己做点东西拿去县城里卖,得了钱好给相公治病,只是我婆母......”
江晚说着低下了眼眸,鼻尖微微泛红,像是被风冻了一般,这么冷的天还裸露着一节手腕,那手腕更是瘦弱的不像话。
这完全就是个被婆婆欺负的可怜儿媳妇嘛!
杨大婶同情起江晚来,虽然江晚话没说完,但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肯定是婆婆窥觑这些食材,儿媳妇走投无路才来拜托他们杨家帮忙看管。
杨大婶仗义地接过米袋子:“就放在婶子家了!你放心,一点都不带少的,少了婶子赔给你!”
江晚高兴地谢过婶子,听杨大婶这么说赶忙回道:“那咋行呢,婶子帮了我这么大忙,我感谢还来不及呢!”
杨大婶还要留江晚吃早饭,江晚不想再麻烦杨大婶,笑着谢绝后回家了。
江晚一走,杨大婶就进了屋,她的女儿杨春桃早就在屋里听到他们谈话了,杨大婶一进屋她就问道:“娘,隔壁嫂子怎么了?”
“唉,她婆婆想要霸占她的东西,所以她想放咱家里。”
杨春桃听了也同情起江晚来:“这恶婆婆,上次想霸占人家嫁妆,这次又想要粮食,什么好事都想给她那二儿子,把宋大哥害得好惨。”
杨大婶也觉得是如此。
她将江晚的米袋放到自家缸里,上面压上石头,而后拿出蒸好的馒头喊杨春桃:“去叫你哥起来。”
杨春桃一撅嘴:“又是我喊。”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还是起身去敲周大郎房门。
杨大婶一边摆早饭一边嘟囔:“可不是,都多大人了,还要人天天喊!”
杨大郎睡眼蒙蒙的出来,杨春桃看他那样子也跟着自己娘道:“就是,我看哥这么懒,以后哪家姑娘敢嫁给他!”
周大郎一听追上去拍了杨春桃的头:“你这厉害,我看哪家小子敢娶你。”
杨春桃不服,和周大郎打闹起来。
杨大婶敲了敲桌子:“好了好了!一大早就打打闹闹,赶紧吃了饭,今天还有事做呢!”
杨大婶一发话,两人才住了手,坐下来吃饭。
杨家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睦睦,也都能干,家里过得还不错,就今天这饭,有白馍,有炖菜,也是不错的。
杨大婶边吃边吩咐:“你爹天没亮就去山里砍柴了,这时候该要回来了,大郎你吃完,就套了牛车,从今天起你就赶牛车带你父亲去县城卖柴火。”
杨大郎嘴巴塞得满满,只能点点头。
他们家今年地里没收成,所以便想用家里唯一那头牛做车夫生意,再加上杨大叔砍的柴,每天也能挣点铜板。
杨春桃一听拍手叫好:“以后我就可以坐着哥的车去县城不用掏钱了。”
杨大婶给杨春桃也下了任务:“你那些帕子要是绣好了就坐你大哥车去县城,回来时可以顺便买些菜。”
他们刚分好工,杨大叔就背着像山一样高的柴回来了。
杨大婶连忙将锅里一直热着的饭菜拿出来给自己丈夫吃。
一家人吃完饭后,杨大郎就开始将板车套在牛车上,然后把柴火也搬上了车。
杨大婶送他们到门口,却看见两人抬着一个大陶罐摇摇晃晃走过来。
江晚和宋鹤卿抬了酸梅汤要去村口,却在杨家门口看见一家人套了牛车要出门。
杨大婶见他们累得气喘吁吁,一问才知道二人要去县城,于是拍了拍自家牛车:“我家大郎今天起也做车夫天天去县城,不如你们就坐他车吧!”
这对江晚来说简直是天降的好事情,自然十分乐意。
杨大叔见两人要抬罐子上车,就帮着一起抬上了车。
江晚和宋鹤卿赶忙谢谢杨大叔。
大叔豪爽地一摆手:“都是邻里,别客气。”而后自己先上了车。
宋鹤卿同江晚也一同上了车,三人赶往了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