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摊位
- 农门悍妇拆祠堂,首辅相公夜叩门
- 可爱反派多
- 2133字
- 2025-04-01 14:28:00
到了村口,那里已经等了一些人,他们见到杨大郎就打起招呼:“哟,你们这是去干啥?”
杨大郎咧嘴笑道:“我娘让我做车夫,大家有需要去县城的,可以坐我车。”
他们一听来了兴趣:“你这车啥价?”
杨大郎伸起两个指头:“一样的价,2文钱。”
“2文啊。”那人犹豫了起来:“可你这车跟人家的比可不咋滴。”
杨家临时凑了这板车做牛车,跟别人家带围栏扶手的没得比。
杨大郎挠了挠头也不知道说啥。
杨大叔一想,自家确实不如别人家,于是他和杨大郎商量了下决定降到1文。
江晚却按住了杨大叔:“大叔,1文钱的路费连牛饲料钱都不够,不能这么降。”
杨大叔一筹莫展:“那咋办?”
江晚想了下说:“大叔,你要信得过我,我就帮你招揽生意。”
杨大叔有些犹豫。
一个姑娘家怎么能招来生意?
周大郎却对自己爹说道:“我觉得嫂子应该有办法,不如咱试试?”
杨大叔这才同意。
江晚征得杨家同意便对村民们说道:“杨家的牛车虽然不如别家,但都是咱青石村村民,可以优惠。”
村民一听来了兴趣:“怎么优惠?”
“大家出门都是要坐一个来回,也就是4文,杨家说来回都坐他家牛车可以优惠一文钱,只需要3文。”
有些村民听了有点心动。
虽然只少了1文,但日积月累也省了不少。
但也有些村民对这1文不感兴趣,觉得优惠不大。
江晚继续说道:“都是一个村的,他们家还可以车接车送,提前一天说好,第二天他家可以上门接送。”
村民一听,这有啥稀奇?
江晚拍拍自己的大陶罐:“我家今天要运这东西,重的要命,根本拿不动,杨家就赶车上门,给我省了不少力气,大家外出回来也会拎不少东西,如此不也省不少事?”
一些村民一听眼都亮了,看向杨大叔:“大叔,你家真是如此?”
杨大叔一见真的有效,连忙点头:“确实如此。”
“那行!我坐!”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大家争先上车,生怕错过这点优惠,车一下坐满了。
杨大叔和杨大郎见状乐得合不拢嘴。
宋鹤卿也向江晚投来赞许的目光。
到了县城,众人下了车,纷纷掏了2文,江晚要给4文,杨大叔说什么也不收:“你们帮了这么大忙,这点钱我可不能收。”
江晚执意要给:“一码归一码,我没和你们商量就擅自给你们定了价,大叔别怪我。”
杨大叔摆摆手:“不怪不怪,你这孩子还挺有办法。”
周大郎看他们要抬那大罐子于是问道:“你们抬这东西去哪!要不我帮你们拉过去?”
杨大叔一听也连连称是:“对对对,让周大郎帮你们拉过去。”
江晚确实抬不动,只好麻烦杨大郎帮忙。
杨大郎于是又驾起牛车送江晚和宋鹤卿到永清街。
江晚抬下大陶罐,杨大郎同杨大叔才驾着牛车走了。
永清街就在醉逢楼街口,地理位置倒是不错。
也是因为不错,所以这里摆摊做买卖的也多,江晚最后挑了一个有点偏的位置。
宋鹤卿帮江晚搬好罐子,就得去书店抄书,可他有些不放心江晚。
江晚扶着他的双肩赶他走:“去吧,你的媳妇可不是吃素的,我们今天就比比,是你先抄完书还是我先卖完酸梅汤。”
宋鹤卿不禁失笑:“好,那我们就比比。”
宋鹤卿走后,江晚看时间也不早了,就打开了陶罐。
陶罐一开,酸梅汤酸酸甜甜的味道就飘了出来。
江晚旁边一个是卖竹器的小伙子,他正百无聊赖,突然闻到一股酸甜味,嘴里就开始疯狂分泌口水。
小伙子探头看向了江晚的陶罐,只见里面是一锅酒红色的液体,上面还漂浮了不少不知名的食材。
他禁不住好奇地问道:“你这卖的是啥?”
江晚舀起一勺给他看:“这是桂花酸梅汤。”
江晚的熬煮得当,汤呈现清透的降红色泽,汤面浮着细碎的金桂花,非常诱人。
小伙子咽了咽口水:“这喝了能干啥?”
江晚介绍起来:“这个喝了入肝胆,平肝火,还生津止渴,健脾开胃。”
说到开胃,小伙子觉得确实如此,不禁想来喝上一杯:“这怎么卖?”
江晚却问起他来:“那你的竹筒怎么卖?”
江晚来这的时候就先看中了他卖的竹器,其中有竹筒,所以选择在他旁边开摊。
小伙子瞬间悟了:“你是要用我这竹筒装了一杯一杯的卖?”
江晚点点头:“我们可以合作,我卖酸梅汤,有人需要竹筒装的可以从你那买,你觉得咋样?”
小伙子一想,也算是条销货渠道,就同意了。
竹筒就是从竹子上一节节砍下来,不需要什么加工,价格很便宜,小伙子算她1文钱一个。
江晚要了一个竹筒舀了一杯送给小伙子喝。
小伙子一边说着“这怎么好意思”一边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他一口入喉,第一个感觉就是酸,酸得他眉头一皱,紧接着一股乌梅的醇厚与罗汉果的甘甜在唇齿间缠绵,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那股子酸劲。
好像还不错?
小伙子忍不住又喝了一口,这次品出了山楂的果酸味,这酸味还微微带点涩,涩中又透着点甘草的清甜还有一点陈皮的辛香,鼻子还不时闻到淡淡地桂花香气。
小伙子一饮而尽,感觉唇齿都留着香,心里的燥气也消了大半,整个人清爽不少。他贪婪地看向大陶罐,还想再喝一杯。
这时候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江晚开始吆喝,不过收效甚微,连问的人都没几个。
日头越来越高,江晚越来越心急。
有个大叔走过又倒了回来,鼻子在罐沿使劲嗅了嗅。
江晚笑着介绍:“这是桂花酸梅汤,喝了生津止渴,健脾开胃,酸酸甜甜的很好喝的。”
江晚见他穿着绸缎衣服,不是一般老百姓,于是向小伙子使了个眼色。
那小伙子倒也机灵,立马递过来一个竹筒。
江晚舀了一杯给大叔:“您先尝尝,觉得好喝就赏个脸,觉得不好喝就不收钱。”
那大叔也不拒绝,拿起竹筒闻了又闻,像品茶一样浅浅抿了一口,回味了片刻才品下一口。
江晚就像一个等着判刑的犯人一样等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