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所学的所有理工科,基本都是西方体系,华夏古代技术基本一个没学。
在朱由崧看来,大明应用技术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却无法产生系统科学研究,并不是大明人太笨,根本原因还是帝制。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创新能力不足,但是仿造能力却是一级棒,红夷大炮后来被建虏仿制出了神威大将军炮,也就是康熙王朝中的红衣大炮。
现在建虏还没有统一天下,获取的资源和汉人工匠有限,仿制的无敌大将军炮还处于原始版本,综合性能只能达到红夷大炮的70%左右。
饶是如此,也大大增强了建虏的实力,至少建虏已经拥有了铸炮能力,皇太极因此组建了建虏第一支炮兵部队——乌真超哈。
后来随着建虏定鼎天下,拥有华夏无数工匠和资源,一步步更新无敌大将军炮,到了康熙时期,制造的红衣大炮。
综合性能不比红夷大炮差,甚至在细节方面还做的更好。
红衣大炮的出现,也是康熙平定三藩的杀手锏之一。
经过朱由崧点拨改进工艺后,仿制红夷大炮生产出来的火神炮性能方面已经略微有优势,只是成本上没有控制好,造价是红夷大炮的1.5倍。
除此之外,因为工艺有些复杂,导致火神炮目前的生产速度无法满足荣耀军的列装,只能通过采购来弥补。
从目前来看,南明在火器装备的水平上对建虏还是拥有压倒性优势,而且朱由崧开始在兵仗局推动武器标准化和通用化。
这样生产出来的零件可以通用,同一口径的炮弹也可以通用。
现在朱由崧没那个时间和功夫来改变学科体系,甚至目前也没有能力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牵一发而动全身。
“雷阳,你赶紧仿制一批这些工具出来,有什么不会就去请教西洋人!”朱由崧吩咐道。
现在兵仗局因为朱由崧的改动高炉冶铁的工艺后,提供的钢材质量超过以前,造出的大炮性能几乎已经不逊色于红夷大炮,不过朱由崧还是大量采购了不少红夷大炮。
原因竟然是,自己造出的成本还要略高于红夷大炮的采购成本。
“陛下,奴婢已经安排得力老工匠正在仿制!”雷阳赶紧回道。
“那些西洋人也被奴婢妥善安排,让一些机灵点的工匠跟在这些西洋人身边学习。”
朱由崧满意的点了点头,表示对雷阳工作能力的肯定。
自从朱由崧下达战时命令之后,雷阳也是豁出去,连续几个月不休息,天天就在兵仗局里面盯着,协调各种问题。
以前雷阳可是一个月都难得来一次,现在几乎一天要在兵仗局呆七八个小时。
现在的大明兵仗局可是铆足马力,拼命生产,实行八小时三班倒,日夜不停生产,不仅如此,因为待遇被朱由崧大大提高,也吸引了不少民间匠人加入兵仗局,进一步提高兵仗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陛下,臣给你推荐一人!”雷阳犹豫一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何人?”朱由崧有些意外。
“宋应星,曾经担任亳州知州!”雷阳开口说道。
朱由崧眉头一挑,陷入沉思,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但又一时想不起来。
“陛下,此人博学多才,精通种植、天文、器具设备,奴婢还看过他著作天工开物,实在是一本经世致用的好书,他在,,,”
“什么?天工开物?”朱由崧一下子反应过来,打断了雷阳的话语。
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崇祯七年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时候完成的这本神作,只不过建虏入关之后,焚毁书籍无数,又大兴文字狱,这本书也就销声匿迹。
一直到民国初年,有学者在翻阅《云南通志》时发现里面有引用天工开物的段落,才发现一点线索,但是却找不到这本书。
再后来樱花国博物馆找到线索,最后又经过多方面考察,最后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也知道了宋应星。
“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朱由崧心中有些欢喜,现在大明不缺工匠,也不缺读书人,反而是缺这些有格物致用的读书人。
大明读书人十之八九都是所谓圣贤书,孔孟之道,君君臣臣这一套,几乎没有在科学自然领域的读书人。
“既然此人担任过亳州知州,那就先让他担任工部郎中。”朱由崧随口说道。
亳州知州按照品级来讲是正五品,工部郎中也是正五品。
“谢陛下!”雷阳赶紧谢道。
朱由崧现在封宋应星为工部郎中,目前没有重用打算,仅仅只是先留住对方,毕竟现在的情况,宋应星起不到什么作用,在朱由崧看来,宋应星的作用应该等天下稳定,建立自然学科系统时才用的上。
虽然宋应星博学多才,应用技术上差很多,尤其是在制造火器,甚至工艺改进上,起不到立竿见影的快速效果。
朱由崧在雷阳的陪同下,开始巡视兵仗局。
“轰!”
兵仗局试验场上,一名士兵向着一堆木制杂物扔出一枚排球大小的手雷,在一阵爆炸声中,杂物四分五裂,四周的人形木板被打出密密麻麻的孔洞,甚至一些贴片嵌入到了人形木板里面。
“陛下,这是根据您的建议,经过反复改进的手雷!”等到火药味散去,雷阳走到爆炸中心,观察了一下,并仔细看着两名士兵用麻绳测量了一下,一脸讪笑的走到朱由崧身前说道。
“威力已经达到陛下的要求,只是重量略微超出一些!”
为了减轻士兵负重,朱由崧规定,手雷必须在2公斤以内,有效杀伤范围要在方圆3米左右。
现在测试的手雷,杀伤范围已经足够,但是重量却达到了3公斤。
“陛下,经过我们工匠的改进,几乎没有哑弹了!”雷阳又补充道。
“这手雷是谁改进的?”朱由崧问道。
“彭大川!”雷阳看向身边一名老实巴交,衣服破旧的中年男子继续说道:“这就是手雷改进的彭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