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险象环生 转机隐现

荆州战场胶着之际,各方都在绞尽脑汁寻求破局之法。曹操见正面进攻关羽受阻,又生一计。他派使者秘密前往东吴,再次试图挑拨孙刘关系。使者对孙权说:“孙将军,刘备素有大志,其入川之举,意在成就帝业。待他在益州站稳脚跟,下一个目标恐怕就是东吴。如今他在荆州的势力,不过是其称霸天下的第一步。将军若不趁此时削弱刘备,日后必成大患。我家丞相愿与将军再次合作,共分刘备在荆州之地,如此,东吴可保无忧,还能壮大实力。”

孙权听后,心中再次动摇。他虽与刘备重新结盟,但曹操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刘备入川后势力渐大,若日后羽翼丰满,确实可能对东吴构成威胁。孙权召集众臣商议,多数臣子认为曹操不可信,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削弱刘备的机会。孙权犹豫不决,一方面不想破坏与刘备的联盟,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挡荆州土地的诱惑。

此时,在益州的刘备,虽表面上与刘璋维持着合作关系,但暗中加快了部署。庞统向刘备献计:“主公,如今我们在益州已拉拢了不少势力,但刘璋对我们仍有防备。若想尽快掌控益州,需找个恰当的时机,一举拿下刘璋。我听闻刘璋手下有一将领杨怀,此人对我们敌意甚深,且手握重兵。我们可设计诱杀杨怀,然后趁势进军成都,大事可成。”

刘备采纳了庞统的计策。他故意放出风声,称自己准备回荆州抵御曹操,以此迷惑刘璋和杨怀。杨怀听闻后,果然中计,认为刘备畏惧曹操,准备撤离益州。他觉得这是个除去刘备的好机会,便带着少量亲信,以送行之名,前来刘备营地。

刘备见杨怀上钩,在营帐中设下埋伏。当杨怀进入营帐后,刘备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杨怀及其亲信毫无防备,瞬间被擒。刘备斥责杨怀对自己的敌意与阴谋,随后将其斩杀。

斩杀杨怀后,刘备立即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成都进军。刘璋得知杨怀被杀,刘备起兵反叛,大惊失色。他匆忙调集军队,抵御刘备的进攻。但刘璋的军队仓促集结,人心惶惶,且内部已有不少人暗中倾向刘备,因此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荆州,关羽与吕蒙仍在对峙。关羽深知孙权的态度摇摆不定,若不能尽快打破僵局,一旦孙权倒向曹操,荆州将腹背受敌。关羽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僵局。他挑选了一批水性好的士兵,组成敢死队,趁着夜色,乘坐小船,突袭东吴水军的营地。

东吴水军营地戒备森严,但关羽的敢死队行动敏捷,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东吴战船。当接近战船时,敢死队士兵纷纷抛出勾索,攀爬上战船,与东吴水军展开近身搏斗。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在东吴水军营中响起。

吕蒙得知营地遇袭,迅速组织反击。他亲自率领一队精锐水兵,前来支援。吕蒙在战船上指挥作战,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逐渐稳住了东吴水军的阵脚。关羽见突袭未能迅速取得成效,且东吴援军不断赶来,决定暂时撤军。

这次突袭虽然没有给东吴水军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却让吕蒙见识到了关羽的决心与智谋。吕蒙意识到,若想在荆州取得更大进展,必须更加谨慎。

而曹操得知刘备在益州起兵攻打刘璋后,心中大喜。他认为这是进攻荆州的绝佳时机,刘备在荆州的兵力因关羽与吕蒙对峙,以及部分兵力随刘备入川,相对薄弱。曹操再次集结大军,向荆州发动全面进攻。

荆州局势顿时变得险象环生,关羽既要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又要提防孙权的动向。就在关羽苦思应对之策时,转机却悄然出现。

在东吴,孙权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拒绝曹操的提议。他意识到,与曹操合作虽能一时获得荆州部分土地,但曹操野心勃勃,一旦刘备被灭,东吴必将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且孙刘联盟若破裂,曹操将一家独大,对东吴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孙权派使者前往荆州,向关羽表明态度,称东吴愿与刘备继续联盟,共同抵御曹操。

关羽收到孙权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立刻调整部署,与孙权的军队协同作战,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与此同时,在益州的刘备,在与刘璋的战斗中进展顺利。由于刘备事先拉拢了不少益州势力,刘璋的军队节节败退。刘备离成都越来越近,益州大局即将定下。

荆州战场上,关羽与东吴军队携手,凭借着坚固的防线和默契的配合,成功抵御了曹操的进攻。曹操见短期内难以攻克荆州,且担心战线过长,后方出现问题,只好暂时退兵。

至此,荆州的危机暂时解除,而益州的局势也逐渐明朗。刘备在益州的势力不断壮大,距离实现他的霸业又近了一步。但天下局势依旧复杂多变,曹操虽暂时退兵,却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孙权虽选择继续与刘备联盟,但双方之间的信任仍需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