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可卿·宿孽总因情(4)家事消亡首罪宁

  • 红楼密码
  • 洪思
  • 1459字
  • 2025-04-02 11:46:59

朱载垕的儿子朱翊钧就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

虽说秦可卿身上兼挑隆庆、万历、泰昌三朝的事情,但主要影射对象还是万历。毕竟万历在位时间最长,万历时期也是明朝从兴盛转入衰亡的关键转折期。

《红楼梦》第七回,金钏见到香菱时说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秦可卿)的品格儿”,脂砚斋在此点评道:“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可见香菱像秦可卿并非虚构。

史载永历帝朱由榔长相酷似他爷爷朱翊钧(《岭表纪年》“龙颜酷似神祖”),连“性恶繁重”的性情也相似,前面我们已经解析了香菱影射朱由榔,可见小说正是以香菱长相象秦可卿,影射朱由榔酷似朱翊钧之事。

小说中贾母说秦可卿是“极妥当的人”,又说“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是指万历朝前期的兴盛之状。

万历初期,皇帝年幼,张居正大权独揽。高度中央集权使得张居正有能力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得万历初期海内肃清、四夷宾服、天下晏然,成为整个明朝最繁盛的时期。

张居正改革是晚明历史上一件大事,在《红楼梦》中自然会有所体现,我们将在解析王熙凤时进一步介绍。

万历十年(1581)张居正去世,十九岁的朱翊钧开始亲政。

张居正是朱翊钧的老师,幼年朱翊钧一直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甚至朱翊钧不服管束时,他的母亲李太后便会吓唬朱翊钧:“我去征求首辅的意见,看是否应废除你的帝位”。加之张居正的改革侵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于是朱翊钧亲政之初,张居正就遭到疯狂清算,他的改革措施多数被废除。

朱翊钧亲政后不久,便发现那个一直被张居正铁腕辖制的文官集团绝非善类,他们处处制约皇帝,气势咄咄逼人,这让优柔寡断、性恶繁琐的朱翊钧不胜其烦。

万历十四年(1585)郑贵妃生下皇子朱常洵,前面提到那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拉开帷幕。

这场争端表面上是皇帝企图“立爱不立长”,其实是朱翊钧在为树立威望、辖制百官而努力挣扎。“国本之争”失败,让本来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心灰意冷,消极怠惰成为他报复文官集团的手段,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奇葩的皇帝: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总之“万事不理”,几乎什么与政事相关的事情都不做。

秦可卿的判曲《好事终》有这样一句:“箕裘颓堕皆从敬”。

“箕裘颓堕”指祖先的事业被荒废,小说里指贾敬不理事业、家务,终日修仙为务。“箕裘”一词来源于《礼记学记》,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学会缝补皮袍,善于造弓的人家,必定先要学会做簸箕。

“从敬”就小说的情节来说,是指宁国府从贾敬开始,贾珍、贾蓉祖孙三代都不务正业。但脂批在此处有提示:“深意他人不解”,可见“从敬”二字有更深喻意。

如果“从”字取跟随、效仿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应该是:效仿贾敬那样荒废了祖先的事业。映射到真实历史,万历皇帝就是效仿嘉靖那样二十余年不上朝。

事实上嘉靖只是表面上不理朝政,其实是把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万历皇帝则是真的什么事情都不管,嘉靖年间“留中”未批复的奏折只有几十本,万历年间未批复的奏折达到三千本之多。

虽然皇帝缺位并不影响帝国依靠惯性继续运转,但缺少了皇权辖制,文官集团开始野蛮滋长,党争之祸此消彼长,大明王朝在万历后期一轮轮热闹的政治斗争中走向衰败。

秦可卿的判词有一句“造衅开端实在宁”、判曲中又有“家事消亡首罪宁”,都在说贾府衰败源于宁府。小说中秦可卿是宁国府的主事人,地位相当于荣国府的王熙凤,说贾府衰败的开端在宁府,也就是说贾府衰败归责于秦可卿。《明史》有这样一个著名评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这与秦可卿“家事消亡首罪宁”的评价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