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萧规曹随
刘盈性格单纯,善良,吕雉想让他知道要坐天下就不能手软,否则别人就会把他当成案板上的鱼肉,于是她命宫监引惠帝来看“人彘”。惠帝从未听说“人彘”的名目,心中甚是稀罕,于是跟着太监出宫往观。宫监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开了厕门指示惠帝道:“这个就是‘人彘’。”惠帝向厕内一望,但见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只剩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那身子还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甚么声音。看了一回又惊又怕,不由顾问宫监究是何物?宫监说是“戚夫人”。一言未了,惠帝失声大叫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竟令先父爱妃死得这般惨痛!”说着眼中不知不觉垂下泪来。随即走入寝室躺卧床上,满腔悲愤无处可伸,索性不饮不食又哭又笑,宫监见他神色有异不便再留,只好回复太后去了。
太后闻知自来探视,而且给刘盈讲了许多她当年颠沛流离的故事,被夫君抛弃的故事,被当作人质囚禁的故事,自己受刑的故事,以及回来后被贱人排挤的故事。她希望儿子知道他这个皇上做的有多么的不易和危险。她想警示惠帝:看到了吧?如果不是当娘的我有足够的手段,也许今天那个人彘就是我。如果不是当娘的我斩草除根,咱们娘俩的江山如何能坐上,也许早被人家给连锅端了。
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自己当年一样,经历过残忍的事,能变得心硬起来。她想警示儿子,当皇帝后必须狠起来、恶起来,不能有妇人之仁。想让他看看人彘,磨练一下他的胆量。
可她走后,惠帝依然象傻子一般,而且一连数日不愿起床。
太后急召医官诊治。医官投了好几服安神解忧的药剂,才觉有些清爽,想起戚夫人惨样,又是呜咽不止。他万万没有想到,当年妍雅无双宠冠后宫的戚夫人、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腰肢袅娜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一个怪物!吕太后再遣宫监探问,惠帝向他发话道:“汝为我奏闻太后,此事非人类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可请太后自行主裁罢!”吕后听了不免怀惭。悔不该令惠帝前往观看,但有一件事正中其意,那就是惠帝请她主政,她于是独揽大权任意妄为,竟将辟阳侯审食其留在宫中,一同饮食起居坦然无忌。
周昌听说爱子遇害,又闻戚夫人惨死,也是愤恨不已!不过为了保全刘如意,又不能跟外人明言,于是称疾不朝厌闻外事。到了惠帝三年竟然病终,赐谥悼侯,命子袭封。这还是报他立争废立的功劳。如果吕太后知道他以自己的儿子代替赵王刘如意去死,只怕会将他掘墓鞭尸!
与戚夫人相比,吕后对薄姬却非常优待。
原因一、薄姬不受刘邦的宠爱,身份低微,不在吕后报复的范围之内。薄姬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以二婚的形式进入刘邦后宫,自身就感觉低人一等。而且进入刘邦后宫后,一年多的时间不受刘邦待见,偶然被宠幸一次怀了龙种后,刘邦除了觉得她是儿子刘恒的母亲外,再也不记得薄姬这个女人了。薄姬的心思只在儿子身上,步步走来如履薄冰,就像是一棵小草般被人忽视。吕后报复的都是刘邦生前宠爱的女人。
原因二、薄姬从没有做过伤害吕后感情的事。只要自己和儿子活着,不受到别人的伤害就好。所以薄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伤害别人。对于吕后来说,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太后,而薄姬则是匍匐在下的一个“小妾”。薄姬的娘家别说有势力,几乎都没有亲人了,她的父母早就双亡了。所以吕后正眼都不会瞧她。薄姬如此没有欲望,人缘也不错,吕后索性做个顺水人情,让薄姬跟儿子一起去了代国。
无欲则刚,不争就是最大的争。是你的,别人谁也抢不走。薄姬和儿子刘恒因为不争才躲过吕后的杀戮,而且还得到大臣们的拥护。
却说刘邦称帝以后,对群臣论功行赏,刘邦以萧何为首功,曹参功居第二。曹参心中不服,认为自己应居首功,从此曹参与萧何之间便存在间隙。
萧何临终前,惠帝前来探望,并且询问道:“萧丞相之后,谁可为相乎?”萧何答道:“知臣莫若君,陛下应该知知道臣会举荐谁。”惠帝思索片刻后问道;“萧丞相认为曹参如何?”萧何泪如泉涌答道:“陛下已经找到合适的人了,老臣可以无憾而去矣。”萧何为国家举荐人才,并不以自己的喜恶而决定,他认为曹参是一个有治国之才的能人。
曹参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安排门客准备行装,并且说道:“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不久朝廷果然派人来召曹参入宫为丞相。原来,曹参知道萧何一定会举荐自己为丞相。
曹参为相国时,对当时的法律制度不做任何改变,一切按照萧何制定的汉法去执行。曹参发现别人的细小过失一律宽容。相府的人不用敬小慎微地办公,不用害怕因小失误而被责罚,一心一意处理政务,提高了办公效率。
曹参为相期间,整日痛饮美酒,汉惠帝得知后便派曹参之子曹窋前去规劝,结果曹窋被曹参大骂一顿。第二天早朝后,汉惠帝留下了曹参。君臣进行了一席对话,曹参表示:如今的天下更适合休养生息,采用黄老之治,沿用先前的法令治理天下即可。汉惠帝将信将疑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曹参任相三年期间,西汉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发展,人口增长,百姓生活相对安逸。汉朝经历了秦朝的苛政,楚汉争霸,天下生灵涂炭。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政策清明,轻徭薄赋,给人民喘息的机会。萧何制定的法规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所以不做改变,汉王朝也可以在渐进中走向强盛。曹参也因此得到百姓们的认可,被世人称为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