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金殿折梅

  • 檀香烬
  • 九洇
  • 2964字
  • 2025-04-28 08:00:17

圣旨到北疆那日,沈昭临正在校场试弓。

新得的铁胎弓通体漆黑,弦是北狄特产的犀牛筋,拉满时如满月,百步外能射穿三层皮甲。她眯起眼瞄准靶心,忽听身后马蹄声急。

“将军!“赵锐滚鞍下马,脸色煞白,“京城来了天使,带着...赐婚圣旨。“

弓弦嗡鸣,箭矢脱靶而出,深深钉入校场围栏。

“再说一遍?“

“陛下将您许配给太子,三日后启程回京完婚。“赵锐声音发颤,“天使已到辕门外了。“

沈昭临缓缓放下弓,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她早听闻太子好色暴虐,东宫每年抬出的婢女尸首不下十具。如今这婚事,明摆着是要沈家兵权。

“备马。“她扔下铁弓,“我去会会这位'天使'。“

辕门外,钦差大臣正不耐烦地踱步。见沈昭临一身戎装而来,他皱眉道:“沈将军接旨,怎不着礼服?“

“北疆风沙大,礼服累赘。“沈昭临单膝点地,“臣沈昭临,恭请圣安。“

钦差轻哼一声,展开黄绢:“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北侯嫡女沈昭临,忠勇可嘉,特赐婚太子...“

话音未落,沈昭临已霍然起身:“臣,不嫁。“

钦差瞪大眼睛:“你、你敢抗旨?!“

“非是抗旨。“沈昭临解下佩剑扔给赵锐,“臣要面圣陈情。“她翻身上马,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劳大人先行回京禀报,就说——沈昭临来讨个说法!“

不等钦差反应,她已扬鞭而去,乌骓马踏起一路烟尘。

七日后,太极殿前。

沈昭临卸甲佩剑,一袭素袍跪在丹墀下。晨露浸透膝头布料,她却挺直腰背,目光越过重重宫阙,直视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

“宣,镇北侯沈昭临觐见——“

殿门缓缓开启。沈昭临深吸一口气,大步踏入。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无数道目光如针般刺来。她目不斜视,行至玉阶前跪拜:“臣沈昭临,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老皇帝声音沙哑,“赐婚之事,可有异议?“

沈昭临不起:“臣确有下情上禀。“

“讲。“

“臣父临终有训,沈家儿女婚配,当以边关安稳为先。“沈昭临抬头,直视龙颜,“太子殿下久居东宫,不通兵事,若因婚配耽误边防,臣万死难辞其咎。“

殿内一片哗然。太子站在御座旁,脸色铁青:“沈昭临!你这是在指责本宫?“

“臣不敢。“沈昭临语气平静,“只是北狄近来频频犯边,臣若此时离营,恐寒了三军将士的心。“

老皇帝眯起眼:“依卿之见,当如何?“

“请陛下准臣继续镇守北疆,待平定边患...“

“荒谬!“太子厉声打断,“婚姻大事,岂容你一介女流推三阻四?“他转向皇帝,“父皇,儿臣看她是恃功自傲,目无君上!“

老皇帝不置可否,只是轻轻摩挲着龙椅扶手:“沈卿,朕再问你一次——这婚事,你接是不接?“

沈昭临沉默片刻,突然重重叩首:“臣,宁死不接!“

“放肆!“太子暴跳如雷,“来人!给我...“

“且慢。“老皇帝抬手制止,从袖中取出一道新的圣旨,“沈昭临,朕再给你一次机会。若接旨完婚,你仍是镇北侯;若抗旨...“他缓缓展开黄绢,“便削爵戍边,三年不得归京。“

沈昭临盯着那道圣旨,忽然笑了。她缓缓起身,在百官惊呼中踏上玉阶:“陛下可知,臣这把剑饮过多少胡虏血?“

“大胆!“侍卫们拔刀上前。

老皇帝却摆摆手:“让她说。“

“一百零七人。“沈昭临从太子腰间抽出佩剑——竟无人敢拦,“每一个都想踏破我大梁山河。“剑尖轻挑,将圣旨刺了个对穿,“臣的命,只卖给天下人!“

太子吓得跌坐在地。沈昭临手腕一翻,圣旨应声而断,黄绢碎片如枯叶般飘落。殿外忽起狂风,将一株红梅吹得枝丫乱颤,几瓣梅花落在她肩头。

“反了!反了!“太子嘶声大喊,“御林军!给我拿下这逆贼!“

沈昭临弃剑于地,昂首而立:“臣甘愿领罚。“

老皇帝深深望着她,忽然长叹一声:“沈家儿女,果然都是硬骨头。“他挥挥手,“既如此,朕成全你——削去镇北侯爵位,罚戍北疆三年,无诏不得入京。“

“谢陛下。“沈昭临单膝跪地,正要告退,忽听殿角传来一声轻咳。

那声音极轻,却让她心头一颤。余光瞥去,只见裴照野身着六品文官服色,站在最末一排。他何时入的京?又怎会出现在朝堂?

“陛下!“太子不甘心地爬起,“这般重罪,岂能轻饶?应当...“

“够了。“老皇帝疲惫地揉揉眉心,“退朝。“

沈昭临大步走出太极殿,身后传来百官窃窃私语。殿前那株红梅被风吹折了一枝,恰好落在她脚边。她弯腰拾起,指尖抚过断处——新鲜汁液染红了指甲,像未干的血迹。

“将军。“

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沈昭临转身,裴照野不知何时跟了出来,正站在三步开外。他今日着了官服,倒比平日多了几分肃穆,只是脸色依旧苍白。

“裴大人好手段。“沈昭临冷笑,“不声不响就混进了朝堂?“

“寒门宰相举荐的闲职罢了。“裴照野目光落在她手中梅枝上,“将军接下来...“

“回北疆。“沈昭临将梅枝一折为二,“怎么,裴大人要送我?“

裴照野摇头:“下官...另有要事。“他忽然压低声音,“三日后启程时,请走西门。“

沈昭临挑眉:“为何?“

“东门官道有流寇。“裴照野说完,匆匆一揖便转身离去,背影单薄得像张纸。

沈昭临望着他远去,忽然觉得手中梅枝沉甸甸的。她鬼使神差地将断枝收入袖中,另一半随手弃于道旁。

三日后,沈昭临率亲兵离京。

正如裴照野所言,她走了西门。出城十里,忽见路边停着辆朴素马车,帘幕低垂。赵锐警觉地按住刀柄,却见车帘掀起一角,露出裴照野半张脸。

“将军借一步说话。“

沈昭临示意亲兵继续前行,自己下马走近:“裴大人这是...“

话音未落,裴照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丝丝血迹。沈昭临下意识伸手扶他,却被他躲开。

“无妨。“裴照野用帕子擦净嘴角,从车座下取出个包袱,“这个...给将军路上用。“

包袱里是件狐裘大氅,毛色雪白无暇,内衬却打着几处补丁。沈昭临认出这是上等雪山狐的皮毛,价值不菲,只是...

“旧物?“

裴照野点头:“家父的遗物,一直收在箱底。“他顿了顿,“北疆苦寒,将军保重。“

沈昭临心头微动。她正欲推辞,却见裴照野又从袖中取出封信:“还有这个...到了雁门关再拆。“

“神神秘秘。“沈昭临收起信件,突然想起什么,“那日朝堂上,你为何...“

“下官告退。“裴照野却已放下车帘,声音隔着布幔传来,“将军...三年后再会。“

马车吱呀呀远去,很快消失在官道拐角。沈昭临立在原地,狐裘上残留的檀香气息萦绕鼻尖,莫名熟悉。

“将军?“赵锐催马回来,“那人是...“

“故交。“沈昭临披上狐裘,翻身上马,“走吧,天黑前赶到驿站。“

她没告诉任何人,袖中还藏着那半截梅枝。

一月后,北疆大营。

沈昭临正在帐中研读兵书,忽听帐外喧哗。赵锐匆匆进来,面色古怪:“将军,营外来了一队商旅,说是...给您送'年礼'。“

“年礼?“沈昭临皱眉,“谁送的?“

“对方不肯说,只递了这个。“赵锐呈上一枚玉佩。

沈昭临接过一看,正是那日裴照野腰间所佩。她霍然起身:“带我去看。“

营门外停着十辆大车,满载米面粮油,甚至还有几坛陈年花雕。领队的是个独眼老汉,见沈昭临出来,咧嘴一笑:“贵人安好?我家公子让送来的。“

“你家公子...“

“公子说了,您若问起,就答'西门一别,念念不忘'。“老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还有这个。“

沈昭临拆开火漆,里面只有寥寥数语:

「北疆三十八营守将,已打点妥当。三年戍期,当保将军无恙。裴某不才,唯利是图耳。」

她盯着最后四个字,忽然笑出声来。好个“唯利是图“——这分明是散尽家财为她铺路!

“回去告诉你家公子,“她将信纸凑近火盆,看它化为灰烬,“就说...梅花开了。“

老汉不明所以,但还是点头应下。沈昭临转身回营,脚步比往日轻快许多。路过箭楼时,她抬头望了望京城方向,袖中的梅枝似乎又沉了几分。

当夜,她做了个梦。梦见太极殿前那株红梅树下,裴照野拾起了她丢弃的另半截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