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百世家族(新人求收藏~求推荐~)

小河涓流不息,河道旁被村民常年踩踏压的夯实的土路上,一面相平平无奇、肤色黝黑的农家汉子架着骡车顺着下游河道的方向朝东边驶来。

黑骡子个头不大,体态消瘦,一看便是长久没吃饱过,这在农家是极为少见的,毕竟“一骡能顶两个汉”,能耕地拉磨又能驮载重物,偏吃的还没牛马这般畜生多,定不会让其饿了肚子。

此时,骡子不仅拉着满载而归的车架,还要被汉子手中的藤鞭抽打,正值酷暑天热难耐,骡子竟是打个鼻响,喷出一串白雾,罢工不走了。

“走起道黑子,不用二里地就到村子了。”

“驾。”

“走……”

任凭汉子拉扯挥鞭,名为“黑子”的倔骡子佁然不动。

叹了气,冯常也无可奈何。

由着骡子站定,前蹄胡乱在土道上胡乱刨动,尘土飞扬。

他趁空单膝跪在河道旁,自水面掬起一捧水,大口痛饮起来。

水质清澈倒不用担心染病的风险,伴随这一抹清凉入喉,浑身的热燥退去许多,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好转。

一连几口下肚,冯常擦擦嘴。

看着水面上自己的倒影,一时怔住。

说是汉子,其实也年岁不大,二十六七的样子。

可因为常年做农活,又被日光暴晒,难免老态一些,肤色也朝着咖啡色靠拢。

但双眸有神、五官端正,七分像彭于晏,若捯饬一番,也是个帅小伙,独特的气质,说不得能拐个富家千金玩一出私奔的戏码。

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

也带动冯常的思绪。

他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被一辆货车夺走生命,便胎穿到了南山县下辖的冯家村。

国名大千,年号正德。

不在华夏历史之中。

据传坐拥万万里疆域,如今正是盛世。

百姓丰衣足食,民众安居乐业。

虽说如此,其中艰辛只有底层人才知晓。

而冯常就是这样的底层人。

五口之家,耕地十亩有余,撇去肥料、地租、税赋等支出,余下的粮食也就够家人支撑半年。

余下的吃食,就要靠冯父和身为家中长子的冯常想办法。

好在,冯常有一把子力气,会趁农闲之季去县上做工,父亲也会趁夜色上山偷猎,一家人这些年也就这么熬了过来。

一口吃食求活都是种艰难,更别提折腾什么奇思妙想了。

他尝试过,却被差役关进了牢门,罪名“投机取巧”,是家中父母掏空积蓄,花费五两银子,才把他赎了回来。

动辄遇见贵人相助的剧情,只存在小说之中。

自那之后,冯常再也没起过别的心思,逐渐被这个时代同化。或者说,麻木了。

约一刻钟,骡子打了个鼻响。

终是肯走了。

骡子驮着物品,脚程慢,回村时已然日头落下,只剩遥远天际的一抹白边,也能视物。

村头,几名幼童围了个圈,玩着稻草扎成的蟋蟀、蟾蜍。

听见骡车压地的声响,一名幼童回头,鼻涕甩进了嘴里也不擦,指着赶车的冯常大喊:“啊!光棍回村了。”

“冯家朗穷叮当,二十六岁没婆娘!裤腿补丁摞补丁,锅里野菜清水汤。”

“村头寡妇丢只鸡,他帮满村找到黑,隔天米缸多了粮,光棍寡妇配成双!一个被窝睡天亮,来年添个没爹的郎。”

一句光棍回村仿佛口号,闻听此言,一群稚孩儿着急忙慌的围了冯常的骡车,围成圈蹦跳着异口同声的哼唱歌谣。

村户最看重血脉传承,越是穷越要生,年岁小便有了孩子,在冯家村是一件极为有面的事情,除去早早定下娃娃亲的人家,条件再不好也会让孩子十六岁前成婚。

这般风俗下,二十六岁没成婚的冯常,自然而然成了老光棍没人要。

实际上,深受现代文化熏陶,冯常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何况家中的确贫苦,若是他成了婚,日子更不知苦到什么地步。单聘礼一项就是不菲的支出,如此便一直拖到现在。

远处,树下纳凉的大人们也不阻止,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当做饭后娱乐。

冯常可没有尊老爱幼的心思,扬起藤鞭就抽到了跳的最欢快的马脸孩童脸上,声如雷音震耳欲聋,孩童吃痛撂下两句狠话哭嚷着跑远。马脸是村中孩子王,冯常平日没少揍他,偏记吃不记打,每次都要来彰显存在感,当着面赛脸。

一鞭之后,孩子们作鸟兽鱼散。

远处的大人们见怪不怪,歌谣是谁编造无从考证,但祖上都是一个祖宗,孩子犯错,冯常替他们教训了也就够了。不必要上纲上线,凭白恶了两家的关系。

途径大榕树,马脸孩子的父亲,主动跟冯常打招呼,开口就是噩耗:“大牛赶紧回家去看看,你爹上山让畜生拍断了腿,让他坐你大叔家的骡车上县里看郎中,他死扭不愿意去,只贴膏药能行个屁。”

“我这就回去。”

冯常告谢一声,心情沉重朝村西头赶。

冯家村地大,邻里房舍不算拥挤。

村西单有两户人家,彼此相邻。

其中一户青砖黑瓦修的十分气派。

能用起砖料的村中只有两家,另一户是村长家。

砖房中住着对母女,母亲名冯荷兰,幼年家中活不起了,就卖去了郡城的一家富商做丫鬟,一别就到了三年前,冯荷兰带着盘缠和女儿回村起了房,有消息灵通的村民说富商暴毙,子女为了争夺财产分了家,冯荷兰就是小妾不受宠,给了笔银子打发了,不然过了好日子谁还回山沟来吃苦?

两家相邻,建房时冯常还来帮忙砌了墙,论起关系冯荷兰还是冯常出了五服的堂姐,她倒也大方一日管三餐顿顿有肉,房盖三间成屋后就住了母女二人,没少让村中妇人白话,说冯荷兰不会过日子,白瞎了三间砖瓦房。

房舍建成后,冯荷兰给了冯常半吊工钱,管吃还有工钱拿,这个年代可是稀奇,极大程度改善了当时家里的经济情况,吃人嘴短自然要帮着说话,也是那时,村中就起了歌谣,一个光棍一个寡妇可不被人凑到一起编排。

其中也有冯常救过冯荷兰落水的女儿缘故,为了表示感谢,逢年过节冯荷兰都会送来些吃食,一来二去邻里之间的走动反而比远亲更加频繁。这事村户都知晓,但没人在乎,流言依旧,时不时还会蹦出来两个全新版本。

此时,青砖小院漆黑一片。

“睡了啊。”

冯常没有敲门,架着骡车继续向前,车上有冯荷兰麻烦冯常自县城采买的吃食水粉等玩意。

明天再给好了。

如此想着,骡车减速,停在一户小院前。

院子不大,用篱笆围着泥塑的两间土房,与隔壁的青砖黑瓦形成鲜明对比。

狗都不嫌家贫,何况冯常?多年生活,承载记忆的土房反而温馨。

日头落山,天完全黑了。

冯常下车,主屋的床上倒映烛火的影子,平日压根没用过的煤油灯罕见的被点了起来。

“阿哥。”

屁大的小孩儿光着脚丫跑出院子,一下扑到冯常的腿上,泪珠鼻涕都往裤上抹,加上那头朝天辫,身高能到冯常的腰间。

这是小妹,家里排行老三。

揉揉小脑袋,擦干她的眼泪鼻涕,冯常从怀里掏出用布包着的糖饼,递给小妹。

“乖,吃吧。”

丫头两只手捧着糖饼,说道:“大哥,阿爹腿让熊瞎子拍断了。”

“我都知道了,乖,我先进去看看。”

“好。”

小妹不再缠着。

“大哥娘找你,大黑先让我牵着吧。”

小妹身后,一书生气的青年走了过来。

“我这就过去,别忘了给大黑槽里添些水。”

“好。”青年点头。

冯常走后,小妹炫耀的向青年炫耀:“二哥你看糖饼,大哥给我的,不给你。”

“都给你,哥不要。”

老二露出苦涩的笑,年岁偏小的小妹不会知道,老爹的腿断了对这个家庭,会是何种打击。

……

……

正堂里屋,

火光摇曳,照亮床头一片区域。

冯母坐在床头,盯着老汉的右腿,一言不发。

沉默,

压抑。

冯常进来后,率先打破寂静:“娘,爹的腿……”

“大牛回来啦。”冯母王翠翠瞳孔闪过一抹亮光,又很快消失不见,被落寞所替代,回答道,“你四叔来看过,给抹了药绑了木架。”

“能治好吗?”冯常又问。

王翠翠摇头:“你四叔说益仁堂的郎中应该能治,就是……”

“要花很多银子。”冯常开口。

母亲没有否认。

又是一阵寂静。

父亲冯春东龇牙咧嘴的开口道:“别愁眉苦脸的了,少条腿也死不了,赶明老子削根木棍拄着,照样生龙活虎的。”

这话头,就是没打算治了。

王翠翠忍俊不住,流了泪:“大牛你看你爹。”

“爹,别说这种话。”冯常说道,“县城夜里宵禁,先不说银子多少,咱先去益仁堂的郎中给看看,要是能治……”

“不治!”冯春东立即打断语态坚决,又招招手,“老大你给我过来,婆子你来说,老子一疼就想呲牙,话说不利索。”

王翠翠不语,独自哭泣,被冯春东骂了一句“死娘儿们”,也不敢哭了改为嘤咛,冯父在家中威望十分高。

缓了片刻,王翠翠说道:“家里现在有七两银子,都在娘这存着,现在你爹这样,你也老大不小不能拖了。”

“照你爹的意思,你要抓紧成家,趁这两天搁屋后再起一间房娘和你爹搬进去,正屋就腾挪出来给你和儿媳,抓抓紧,争取这个月就把婚事给办了。”

“不行。”冯常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娘,爹都这样了,拖着不去治反而把银钱给我成家,我过不去心里的坎儿,以后传出去村里都要说闲话,说我冯大牛为了成婚爹都不要了,不让外人看了笑话。”

老爹呵斥道:“二十有六还打光棍,别人就不看笑话了?就村长家的小妮,性子是胡闹了些,不怎么爱干活,可你也别挑三拣四了,赶紧成家比什么都重要,性子也能等过门了再调教。”

“爹。”

“这没你说话的份,就是跟你说一声,不是跟你商量,滚回去睡觉去。”

争执无用,冯常没再反驳,吹灭灯苗出了屋。

夜风冷冽,

他在院中驻足。

眼前浮现一排字迹。

【百世家族系统绑定成功……】

【为壮大家族,请宿主尽快成家,以解锁全部功能。】

【可选婚姻对象;

1、姓名:冯秋

词条:蛮横无理、家宅不宁

身份:村长之女(婚后可得村长庇佑,横行乡里)

婚后影响:

每日争吵不断,家族声望-30%,子嗣教育成功率降低。

可触发事件【邻里纠纷】【妯娌不和】,家族发展受阻。

2、姓名:冯荷兰

词条:贤惠旺夫、福泽深厚

身份:郡城包家三小姐女婢(已废除)

婚后增益:

家族气运+20%,子嗣资质提升,易触发【机缘奇遇】。

可解锁成就【中级医术】,医治家族成员伤病成功概率大幅提升。

可触发事件【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