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序言
绪论 作为经典诗人的雪莱
第一节 雪莱是谁?
第二节 雪莱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
第三节 雪莱画像在中国:研究缘起与思路
第一章 初识浪漫:清末民初中国作家的译介
第一节 “摩罗诗人”:鲁迅眼中的雪莱
第二节 爱的哲学家:苏曼殊眼中的雪莱
第三节 “反抗的行动者”与“爱的哲学家”:鲁迅和苏曼殊眼中的雪莱之比较
第四节 南社文人的“骚体译诗”
第二章 译介高潮:逝世百年纪念活动(1922-1924)
第一节 “无抵抗的反抗主义”与“最希腊的英诗人”:周作人眼中的雪莱
第二节 “他的生命便是一首极好的诗”:《创造》季刊的“雪莱纪念号”
第三节 “不羁的西风”与“世界的漂泊者”:雪莱抒情诗的翻译
第三章 诗人中的诗人:全面译介(1925-1937)
第一节 精湛诗意的深度开掘:1920年代中后期的雪莱诗歌译介
第二节 生活、婚恋与爱情观:雪莱译介的新视野
第三节 逐渐退去的浪漫热潮:1930年代雪莱诗歌的译介
第四节 英国文学史中的雪莱及其他
第五节 诗的现代意义何在:《为诗辩护》在中国的反响
第四章 各有偏爱的选译:战时译介(1937-1949)
第一节 走向现代途中的浪漫沉思:宋淇与吴兴华对雪莱的译介
第二节 抒情诗与政治讽刺诗:徐迟和袁水拍的雪莱译介
第三节 转向古典与通往革命:新诗人的不同道路
第四节 “恃才的文学青年”:七月派诗人方然的雪莱译介
第五节 “雪莱也不完全是一个孩子”:多重视角下的雪莱论
第五章 革命浪漫主义话语下的译介(1949-1966)
第一节 “十七年”文学翻译中拜伦与雪莱地位的转换
第二节 “将普罗密修斯重生在中国文字中”:论邵洵美与雪莱
第六章 作为浪漫偶像的雪莱在中国
第一节 一个浪漫诗人的偶像效应:二三十年代中国诗人对雪莱婚恋的讨论与效仿
第二节 新文艺青年眼中的雪莱:以民国校园刊物中的译论为中心
第三节 基于同情的浪漫认同:莫洛亚《雪莱传》在中国的接受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其他中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 1905-1949年主要中文报刊中翻译的雪莱诗作篇目一览表
附录三 1905-1966年雪莱相关出版物一览
附录四 1905-1966年主要中文报刊中介绍雪莱的篇目一览表
附录五 雪莱其他作品中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注释
更新时间:2025-03-28 19: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