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藏忧≠分忧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纪晓岚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办成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可到了皇帝跟前,还没等纪晓岚说话,笑眯眯的和珅就会“噌”地跳到乾隆面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嗯?又是何事可喜、何事可贺啊?”张铁林扮演的乾隆皇帝会瞪大眼睛,饶有兴趣地听着。“托皇上的洪福,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又成功地……”乾隆帝听着,胡子都要飞起来了,忍不住开怀大笑,君臣之间其乐融融。看到这一幕,不了解真相的人总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到底是纪晓岚做了好事,还是和珅做了好事?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在乾隆看来,两个人的功劳不相上下。

报喜鸟人人都喜欢,而乌鸦人人都厌恶。乐于喜而烦于忧,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因此,为了赢得领导欢心,报喜藏忧也成为大多数人惯用的方法。就像电视剧里的和珅一样,采用报喜鸟的做法哄得乾隆很开心,也让他赢得不少于纪晓岚的赏赐。站在和珅的角度来讲,皇帝每天忧国忧民,烦心事很多,作为臣子有义务为皇帝分忧,自己报喜是给皇帝减压,藏忧是为了减少皇帝的烦恼。自己报喜藏忧的做法是忠君爱国又利己,一举三得。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让我们看一个极端的案例。

一直以来,秦桧都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纵览秦桧的种种罪状,报喜藏忧就是其中一条。《绍兴和议》签订以后,宋金之间暂时休战。作为丧权辱国,沦为他国附庸的宋朝本应该卧薪尝胆、富国强兵,可是,秦桧却“夺上心,粉饰太平,沮砾士气,今日行某典礼,明日贺某祥瑞”。秦桧给宋高宗赵构营造出一幅四海升平、天下归心的画面,把临安经营成富丽繁华的安乐窝,而对于战备之事,却是“士马销亡不问,干戈顿弊而不修”,使得那些“士大夫豢养于钱塘湖山歌舞之娱,无复故都黍离麦秀之叹”。秦桧的本意是为了自己拉拢朝官,史学家针对秦桧的这种做法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桧之罪,所为上通于天,而不可赎也。”先不论当时的政治局势如何,也不论当时的皇帝品性如何,单看秦桧为了一己之私而粉饰太平的做法,就将国家推向灭亡的深渊,自己也落得个被万世唾骂的下场。

现代社会的职场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总是喜欢极力渲染成绩和好的方面,对单位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则是轻描淡写、讳莫如深,总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把问题藏起来,问题就不存在了吗?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当然不是,这不过是报喜藏忧的做法罢了。这种做法欺骗的是关系整个组织存亡的领导。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为政的千古明训。对领导干部来说,听不到、听不进真话,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贻误关乎胜败的关键时机,使原来的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小错误酿成大灾祸,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人会说:“我早就发现了领导身上的问题,可是,作为下属,如果贸然去和领导说,他能接受吗?”也有的人说:“公司中存在着许多隐患,谁都知道,可是领导已经够忙的了,我就不要再给他添麻烦了。”诸如此类的言论还有很多,其实说到底,这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罢了。即便是真的为领导着想,试想一下,如果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不去解决,最后就很有可能会酿成大祸,那领导的麻烦不就更大了吗?

藏忧并不等于分忧、解忧,问题不解决,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如果工作出了纰漏却隐情不报,在领导面前打马虎眼,或者对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向领导汇报时重情轻报、急情缓报、报喜藏忧,甚至隐情不报、弄虚作假,轻则影响领导决策,重则会给组织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这是对组织、领导以及个人都十分不负责任的做法。

福特汽车公司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56年就曾遇到过一个瓶颈。当时福特推出一款新车,这款汽车样式新颖,功能优越,价格也不高,但推出后销路平平,和公司预期的情况完全相反。

公司高层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方法,有人提出:“是不是需要开发式样更新、功能更齐全的产品?”这时,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人艾柯卡毅然冲到总经理办公室,指出:“这款产品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的营销能力上,如果我们不把营销这块补上,而一味地开发更好的产品,只会制造出更多的库存,并为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公司很可能会慢慢地走入绝境。”

福特被这位“初生牛犊”的观点震惊了。艾柯卡不只是在为眼前的一点点利润在发愁,更意识到,公司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那营销问题如何解决呢?福特眉头紧锁。这时,艾柯卡继续说:“我一直在研究让这款汽车畅销的方法,我这儿有一个营销方案。”

接过艾柯卡的方案,福特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当即决定实施这个方案。在此后的短短3个月内,这款汽车的销售量从原来的行业末位一跃成为冠军。随之而来的是,艾柯卡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升为地区经理。后来,艾柯卡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方法,最终坐上了福特总裁的宝座。

艾柯卡发现了公司的问题,他没有任何隐瞒,而是血淋淋地剖析给领导看。最为可贵的是,他还同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才是真正的为上级分忧解难。也难怪他能脱颖而出,并得到领导的认可。

在工作中,领导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作为下属,我们不应对此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而应主动寻找机会,积极地为领导排忧解难,“帮扶”领导。成功了,领导会对你刮目相看;纵然不成功,领导也会将你看成是自己的“患难”朋友。

平时,我们一定要处处维护领导的威望,要给领导足够的面子和台阶。首先,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人场合,都要极力拥护领导的观点与思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不断地加以灌输与宣导,让大家都能够理解领导的意图与方向。其次,不要在私下里妄加评论领导,要经常申述领导的优势与长处,对一些负面不利于领导的言论,则甘当“聋子”予以“屏蔽”。这样做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为未来的晋升和发展铺平道路。

我们提倡下级为上级分忧,部属为领导分忧。但要弄明白,分忧和藏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分忧贵在帮助上级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领导的“忧”得以解决;藏忧则是掩盖矛盾,寻找借口,积压矛盾,使领导变成工作上的“聋子”和“瞎子”。藏忧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有可能使小问题变大,大问题变“炸弹”,最终损害组织的发展,使领导工作变得非常被动,其本质是渎职行为。

» 感悟心语

15.成功的领导大都乐观进取,而且希望下属也能如此。积极的作风并非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一位干练的下属很少使用“难题”“危机”或“挫折”等字眼,而是以“考验”“挑战”来形容困难。跟领导谈到同事,只说他们的长处而不说短处。这样做既有助于你和别人合作,亦能提升你善于与别人相处的声誉。

16.要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和信任,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而应让自己的工作方向与领导的思路融合在一起。当领导遇到某些难题不愿出面或不好出面解决时,你若能积极地予以担当,帮助领导消除某些“心头大患”,无疑更会得到领导的感激与好评。领导也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人生沉浮,这时,若能促成领导有一个业余爱好,共同活动,这是让领导刮目相看的最佳方式。

17.工作中,跟同事之间会产生误会,跟领导之间也会产生误会。产生误会后,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一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双方隔阂会越积越深,大有新的误会接踵而来之势。这个时候,必须调整自己,要尽快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沟通。记住:沟通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通过沟通,可以统一思想、增进感情、提高认识、消除误会、摒弃隔阂、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