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抱石投江

  • 窃国
  • 一只懒狗
  • 2069字
  • 2025-03-28 20:28:27

有个小子忍不住打开窗户,壮着胆子冲刘道之大喊道:“晗王爷威武!”

刘道之循声望去,和气地朝他点了点头。

小小的一个举动,却将百姓心中的恐惧一扫而空,街道两边的百姓纷纷开门开窗,大叫着:“恭迎王师”、“王爷好!”

刘道之面带笑容,朝他们招手示意,陈新甲也朝众人问好。

这和蔼可亲的举动让更多人放下了戒心,他们走出家门,大着胆子来到街道边,夹道欢迎朝廷兵马入城,原本十分寂寥的信野城,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在孙辅国统治的时期,曾州士兵及中高层的权贵们经常勒索敲诈老百姓,占街税、叫卖税、出城税,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连酒不敢吃一口!

如今王师到了,纪律也严明,备受折磨的老百姓们顿时喜笑颜开,纷纷拿出家里的吃喝犒军,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站在街道两边的士兵根本不要他们的东西。

任你说什么,这些兵就是不要,一问为什么,这些兵只说是有纪律。

再问是什么纪律,这些黑甲兵也很有耐心的解释了一番:“是神策军纪律条例的第一条,三大严禁八项注意,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老哥,这些东西你拿回去,我真不能要,收了你的馒头,待会儿我就得被打军棍了。”

“哎哟!大姐,真的使不得,我不能收,你这是害我,快快拿走……”

军民鱼水一家亲,何谋全期待的风气初步形成了。

行至刺史府,刘道之翻身下马,率众进驻官邸,下令将俘虏的曾州文武官吏全部看押。

三月十三日拂晓,刘道之在信野北郊击溃韦过恩和窦马的一千亲卫,朝廷兵马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无住处就睡大街,绝不骚扰百姓,信野人心顿时安定。

早知败局已定的长史吴绍宁与孙辅国六子孙飞元、孙辅国女婿丁子羿于昨晚半夜趁乱出城,三人领数十骑护着家眷金银向北逃往夏州,许成良报此事后,刘道之立派王有石追拿。

王有石率部追了大半天,终于在盘石县追上了吴绍宁和孙飞元。

望见身后数百追兵,长史吴绍宁麾下的数十骑一哄而散,东奔西跑各自亡命。

吴绍宁知道自己是孙辅国心腹,一定会被朝廷清算诛杀九族,于是狠心杀了五个子女,又亲手将一众小妾勒死,正妻杨氏见状,拔剑自刎,吴绍宁大哭一场,抱石跳河自杀。

孙飞元不忍心杀死全家,也不敢抱石,闭眼纵身投入河中。

长姐孙家仪目睹弟弟投河,抱着两岁的儿子嚎啕大哭,年仅十六的孙幽幽看得目瞪口呆。

孙辅国六子孙飞元跳河自杀后,四子孙飞恭拔剑自杀。

丁子羿拜别妻子孙家仪和两岁的小女儿后,一个箭步跳进了奔涌的河水,很快消失不见。

“子羿!”

孙家仪哭得昏死过去,泪流满面的孙幽幽站在大姐孙家仪身边,不知所措。

王有石率部到来后,派手下熟悉水性的士兵把丁子羿从河里捞了出来,随后捆在马上,打捞吴绍宁和孙飞元的尸体无果后,王有石带着孙家幸存者和吴绍宁妻小及孙飞恭等人的尸首回了信野。

定初二年,三月十三日正午,信野城头竖起了神策军的黄龙大旗,脱离朝廷中央统治达十年之久的信野归于刘玄手中,战事进行历时三十天,朝廷最终平定曾州叛乱。

被俘虏的曾州文武及各自的家属都被装入囚车,孙家六十余口人也没幸免,一共六百多名人犯,全部被铁鹰卫士押回临江,等待她们的,将是刘玄的问责。

占领信野后,刘道之在陈新甲的帮助下当起了父母官。

跟随孙飞乾叛乱的曾州诸人,刘道之在抓捕了核心要职文武之后,一律没有再追究。

除了提前自杀的周先童,刘道之只让萧圣良杀了杨守亮和林共的部下心腹将领十一人以及死忠于孙盈盈的巡官万全,查封统计府库后,刘道之着手重整信野秩序。

先是处死了乘乱抢掠的无赖地痞八十九人,然后将归顺的曾州军整编,又把两万多曾州本地郡县兵全部遣回原籍为农,接着便让崔世虎统兵赶往小松关加强边境防务,防止蛮人从此入内,不要脸的李佑终于慢腾腾的出现在了信野城下,但是刘道之没给他好脸色。

在陈新甲的协助下,刘道之又下达了一系列民政命令,

城内各处贴满了告示,宣布废除孙辅国时代的全部政策,曾州上下以后重新以汉律为规矩,各行各业基本恢复生产,苛捐杂税也陆续被取消,多方整顿之下,信野迅速安定。

捷报传回临江,举朝欢腾。

天子行迁临江后的第一次用兵就大获全胜,还有比这件事更振奋人心的?

曾州地广人多,精兵猛将历来为周边所忌惮,连雪原蛮族都能死死挡在外面,但现在却被朝廷军队以少击多打败,这说明什么?

天宪以来数次大败败的阴影似乎一扫而光,临江朝野的自信心空前高涨,有的书生甚至讲起了弹指可平剑南剑北两镇的大话。

不过朝中重臣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刘疑、赵克礼、江方庆等人都先后向刘玄进言,说朝廷之所以战胜曾州,原因在于孙辅国治下的百姓对朝廷的离心倾向不强,毕竟曾州百姓被残暴的孙辅国折腾够了,早就期待王师了。

而且曾州四周的州都是忠于朝廷的,曾州没有外援,如果是对付剑南建北这样的强州,就没这么容易得胜了,他们随时能遥相呼应,各自支援。刘玄的头脑清醒得很,看完刘道之的奏报,只是笑了两声,言行之间冷静非常。

捷报送达临江的第二天,朝廷敕封诏书就下达了,授陈新甲光禄大夫,加长秋殿大学士,御史中丞,录尚书事,参赞中外军国机务。

拜晗王刘道之为夏州刺史,加食邑一千户,曾州平定后,立即启程去夏州上任,至于曾州,则由均王刘仙之领刺史大位,刘仙之接诏后,开开心心的踏上了前往信野的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