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中国学术期刊的莎士比亚研究(1949—1966)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十七年”时期莎评的一个普遍看法就是:这一时期莎评的意识形态特征超越一切。 1959年,卞之琳等提出,引介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思想性” :“我们从今日的高度看这些作品,本着‘政治标准第一’的精神,首先分析其中的思想倾向,也就成为我们的特别迫切的课题。”1在“十七年”时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学术领域,“政治标准第一”如何得到贯彻? 在政治意识形态之外,“十七年”时期的莎评又有何具体特色?“十七年”莎评对当今我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乃至全世界的莎士比亚研究有何贡献,对未来的莎士比亚研究又有何启示? 本章主要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学术期刊中的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的主题、研究方法、内容和论文生产方式展开具体而微的研究,并结合这一时期外国文学和文化研究论文的整体刊发状况、编者按语和读者反馈,总结“十七年”时期莎士比亚研究的特征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