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导论 国家治理的三种立场
一 国家治理作为研究对象
二 国家治理理性
三 国家治理的“治统”与“学统”
四 作为“学术”的国家治理
第一章 范式选择与框架构建
一 心理、心理学与心理层面
二 管理与国家治理
三 国家治理心理研究的两种范式
四 范式选择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 国家治理的文明路径
一 文明的治理要素
二 中西方文明的治理思想
三 现代竞争性国家的诞生
四 西方“社会中心”的国家治理
五 中国“国家中心”的国家治理
第三章 政治理念与国家体制构建
一 国家构建基于政治理念
二 政治理念的心理功能
三 政治理念的体制化
四 “人民”理念的三个面向
五 “人民”理念的国家体制化
第四章 国家行动的逻辑
一 国家的生命体隐喻
二 国家行动的合法性—有效性逻辑
三 国家行动逻辑的三重对应
四 国家行动的原则
第五章 国家治理的制度—心理机制
一 制度及其作用
二 制度层级
三 作为制度的公共政策
四 制度认知的心理维度
五 制度—心理中的国家治理方式
六 国家治理的八种方式
第六章 领袖与国家领导力
一 国家领导力
二 领袖及其作用
三 领袖的心理结构
四 领袖与国家愿景
五 领袖与国家制度
六 领袖与国家治理过程
第七章 政府决策
一 政府决策及其层次性
二 中央政府决策
三 省级政府决策
四 县级政府决策
五 基层政府决策
第八章 传统政治文化
一 政治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二 传统政治文化再认知
三 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容
四 传统政治文化的国家治理功能
五 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第九章 “人”作为资源
一 “人性”与“人在”
二 人性与治理模式
三 “人”的“心理”构成
四 心理作用机制
五 作为资源的“心理因素”
六 作为社会问题的“心理疾病”
第十章 民心及其生成
一 民心与民情、民意
二 民心与民本、人民
三 民心的维度
四 “民心”的生成机制
五 作为政策行为效应的“民心”
第十一章 社会激励机制
一 激励与激励物
二 社会激励的文化性
三 社会激励的内容
四 古代社会激励机制
五 现代社会激励体系
六 完善社会激励机制
第十二章 话语治理
一 话语与意义化生存
二 话语治理的含义
三 话语治理过程
四 话语治理原则
五 话语治理与政治协商
第十三章 社会冲突治理
一 社会冲突
二 两类性质矛盾
三 冲突的心理机制
四 冲突理解的“立场”
五 用中策略
六 时力度
七 利情理法
第十四章 重大危机治理
一 重大公共危机
二 危机治理的国家行动
三 危机应急心理
四 危机中的政策行为效应
五 危机中的谣言
六 危机应对的心理模型
七 危机应对的原则
结语 知识节点与基本原理
一 “人”作为国家存在的前提
二 国家作为“物”存在
三 国家治理的逻辑
四 制度—心理机制
五 政策行为效应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5-04-27 16:35:45